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統(tǒng)一,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教師本身的主觀性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老師動輒就批評學生,甩臉子,甚至叫家長,學生只會對這位老師越來越畏懼,甚至厭惡這位老師任教的科目。這樣一來,學習肯定是會受影響的。反之,教師積極樂觀,能和學生融在一塊,經(jīng)常和學生談心,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學生肯定會喜歡上你,喜歡上你的科目。這樣看來,教師的情緒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保持那些良好的情緒呢?
一、教師要有愛心
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愛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我們不能忽視任何一位學生。應該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家庭有殘缺的學生更應該投以更多的愛。讓他們知道教師是不會拋棄他們的,他們就是老師的孩子。所以,教師對待每一位學生一定要有愛心、有耐心、有誠信,這樣才能真正看到學生的閃光點,才不會冷落任何一位學生。
二、教師要始終帶著滿意的情緒去對待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揚,特別是來自教師的。在學生受到教師的肯定后,他們的自信心會大增。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動不動就批評學生,特別是在全班同學面前,這樣極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讓他們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為難情緒。對學生,教師應該多一些寬容,因為他們都還是孩子,對于他們的任何一點點小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特別是平時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這樣可以鼓勵他繼續(xù)努力。
三、教師始終要帶著愉悅的情緒向?qū)W生講述知識,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課堂上聽不到嘆息,看不到煩惱。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學生會產(chǎn)生共鳴。在愉悅中掌握知識,避免學習帶來的情緒煩躁和心理失衡。
四、教師要始終帶著寬容的情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循循善誘
課堂上聽不到苛責,看不到歧視。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學生會思維活躍,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五、教師要始終帶著興奮的情緒投入教學活動中
課堂上聽不到冷言,看不到灰心。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學生會以熱烈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活動,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思維活動積極,課堂發(fā)言踴躍,討論問題熱烈。
總之,教師應該始終保持積極、寬容、仁愛的情緒,不要把自己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到工作中,這樣的老師才是合格的老師。
(作者單位 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內(nèi)鄉(xiāng)實驗初中)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