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提高全民素質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就此問題從四個方面談了認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創新能力
一、把思想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素質
毛澤東說過:“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可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在教學中見物不見人,備書不備人,教書育人,都是違犯教學規律的。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言,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那是無效勞動。因為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不到落實。這個問題不解決,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素質教育要以人為本,在實踐初中語文素質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搞清楚“教學”這個命題。首先要認識到教學是雙向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雙向交流,互為主體的。教學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形成教學合力,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能力,才能有效地體現素質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活力。
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素質與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相適應。作為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師在教學中要探索出一條科學的、系統的、適合學生實際的語文教學方法,要把思想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二、改進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舊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特別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因此必須改革舊的教學模式,改變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語文教學又是一項多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搞一視同仁,不能只是先生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而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教師要善于在課文(教材)與學生心靈之間搭橋,才不會以教代學脫離學生實際,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分類提高。
三、開展語文課外活動,開發學生素質
人的素質是個有系統的整體,主要有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在語文教育中這些素質都要體現出自覺和不自覺地互相參透、互相作用。教師應注意整體把握,互相協調,促進其和諧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德育、美育來激發學生的原動力,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毅力,進而提高語文課的學習效率,促進智育的發展。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充分認識成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進行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時代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意識,是每個教育者必須努力做好的一項工作。語文課應當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我們應當利用語文本身的有力的因素,為學生創造條件,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嘴里省下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因為活動時間是個性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創新性的起點,如果活動時間完全被占用了,學生主動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應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勇于創新。在語文教學中,要用巧設難題、鼓勵突破、遷移知識而達到內化,以跳出課文、評價人物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語文教學的新路子,根據教學實際采用適用差異,注意個性發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21世紀需要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主人翁,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聾啞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