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終身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社會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目前高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來看,高中語文口語交際實施得很不理想。從高中學生漢語口語學習現狀及對策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漢語口語;現狀;對策;測試法
我們組通過關于高中學生漢語口語學習現狀及對策的調查,對于高中學生漢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了簡單的梳理。為了較為全面地反映高中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筆者采取了隨堂檢查朗讀、口頭小作文、回答問題的能力、口頭辯論等方式來測試漢語口語能力。
一、測試結果描述
1.朗讀中有24.55%的學生存在著朗讀不過關的情況,語調平淡,語速或快或慢,測試成績差的學生中男生語音含混,朗讀時讀錯字音的現象嚴重;女生聲音小,顯得緊張拘謹。
2.口頭小作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字數少,約35.87%的學生口頭作文內容空泛,條理不明,語病較多;約35.78%的學生語序混亂,中間停頓過長、過多,諸如“嗯啊”的口頭語多。
3.回答問題32.56%的學生基本能回答正確,但聲音弱小,語態不自然,語意不能連貫;14.77%的學生答非所問,甚至不敢開口說話。
4.班級辯論中,只有5.45%的學生能積極參與辯論,聲音比較洪亮;53.78%的學生只是坐以觀看,態度冷漠,似乎與己無關;15.67%論辯中有一定的觀點,但大都論據不足,說服力不強;27.74%的學生論辯時語態不雅,往往會出現情緒急躁不安、面紅耳赤、言辭過重、插話等現象。
二、測試結果分析
1.自高一到高三,口語表達的準確率越來越高,而說話的積極性、主動性卻越來越低。
2.測試成績屬于中間的學生,和優等生相比,主要差別在于有心理障礙。他們大多是學習刻苦、成績優良的好學生,大多性格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不愛出頭露面,只是埋頭學習,所以一旦當眾說話,就出現態度不自然、語言不連貫等毛病。
3.個別測試成績差的學生是因為嚴重偏科,重理輕文,思想上認為學文科沒用處。
總之,大部分學生漢語口語能力仍不強。主要表現在下列五方面:(1)口齒不清,語速不當;(2)內容支離破碎,缺乏條理;(3)胡亂用語,盲目使用流行語;(4)語態拘謹,缺乏禮貌;(5)反應遲鈍,缺少創造。
三、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高中生漢語口語能力的因素有智力、非智力及環境等三大因素:
1.智力因素
口語表達是一個嚴密的思維過程,口語表達的訓練實質上是思維的訓練。
2.非智力因素
狹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個性、習慣等心理因素。“在語文學習中,智力因素是學習的前提,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又是口語表達中最重要的因素”。
(1)興趣方面:在口語表達活動中,興趣說的是動力,是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高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渴望認識世界,獲得各種知識,其心理特征表現為強烈的探索性,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去學,就去說。(2)動機方面:學生的學習動機,一些是為了得到老師、家長、親友的夸獎;另有一些學生認為目前的學習動機就是考上大學;而很少人是為了學知識。
(3)情感方面:情感可以引發興趣,激發動機。高中生已有成人感,其獨立意識、自尊心增強,開始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當眾說話時,怕說不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羞澀感。男學生表現為縮手縮腳、結結巴巴,女學生發現為扭扭捏捏。(4)意志方面:在口語表達活動中意志表現為,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運用各種口語表達的方法技巧堅持不懈地進行口語表達的心理過程。意志是口語表達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5)習慣方面:在上高中之前,一些學生就形成了許多不良的說話習慣,不易改變。
3.環境因素
影響口語表達的環境因素有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四、教學對策研究
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農村中學生普遍存在漢語口語能力欠缺現象,這很有可能成為制約課程改革的瓶頸。鑒于上述情況,我們認為:
1.口語能力是習得、學得的產物
自然發展起來的漢語口語能力只是一種低級的語文能力,經過專門訓練的漢語口語能力不但會促進讀寫能力的發展,而且會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發揮很大的影響。漢語口語訓練是必要的,學校管理者應制定相關教學管理方案,增加投入,鼓勵參與,保證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2.學校要鼓勵教師們積極參加教研教改工作
學校可以鼓勵教師編寫適合本校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和地域特點的漢語口語訓練的專題教材,以便漢語口語教學能走上系統、規范、有章可循、有書可依的道路。
3.良好的評價體系中應關注語文教師的漢語口語教學情況
通過關注漢語口語教學,來促進整體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保證教師專業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從教學觀念轉變到實際操作訓練,高中漢語口語教學尚有一個艱難的探索歷程。高中口語教學的邊緣化的現狀,令人焦慮;尋求高中口語教學的深層突破,創設整體化的口語訓練序列,編纂切實可行的口語訓練教材,制定全面有效的評價機制,探索規范實用的教學新路,培養開拓型的應用人才,已經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韓煒.多元互動習得模式研究與目的語文化意識的培養[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0.
[2]曾永華.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口語交際教學現狀的思考與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射陽縣高級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