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些案例,對兒歌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運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起始點;轉折點;綜合點
數學是研究數與形關系的科學,它的特點是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嚴謹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精悍、節奏歡快明朗、容易記憶。正是存在如此的差異,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兒歌輔助教學意義重大,成效突出。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關鍵點主要有知識體系的起始點、轉折點、綜合點等,數學知識是前后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處理好這些關鍵點,將會為數學的后續學習插上一對理想的翅膀。本文分析的案例中教者恰如其分地運用兒歌輔助教學,處理好了這些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關鍵點。
一、兒歌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起始點上的運用——強化記憶,形象生動
用關系符號表示數之間的關系對剛進校門的兒童來說,要從表象中抽象出數字并用新認識的關系符號表示抽象數字之間的關系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對關系符號“>”“<”的區別運用。
案例:運用討論、小手比劃、游戲等實際操作方式讓學生明白關系符號的用法后的一段案例。
師:看來“>”“<”真是有點淘氣,經常跟我們玩躲貓貓游戲,我們能不能編一首兒歌讓他們逃不過我們的火眼呢?
生1:“>”“<”像金魚。
生2:開口向左大于號。
……
師生集思廣益得出了這樣一首兒歌:“>”“<”像小魚,張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于,小魚在前讀小于。
師:那么我們現在學說兒歌填填符號3<5(“>”“<”像小魚,張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一條大魚和小魚,小魚在前讀小于);4>2(“>”“<”像小魚,張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于)。
“>”“<”的區分應用是所有初學孩子的難點,我在教學時恰如其分地運用編兒歌、說兒歌、學兒歌的教學法強化學生記憶,加深學生理解,突破了難點。新課標指出“會用數學符號或圖形進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關系符號“=”“>”“<”是串聯數的認識、數的運算以及常見的量等數與代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逐步建立數感和符號感。
二、兒歌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轉折點上的運用——轉變思維,寓教于樂
《用字母表示數》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轉折點上的最重要的內容,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數到代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滲透著函數思想。本節的教學過程既是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由原有的算術思維水平不斷向代數思維水平邁進的過程。
案例:我讓學生邊拍手邊有節奏地哼唱兒歌——《數青蛙》: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
師:還能唱嗎?看似有困難噢,發給你們一張紙條,試著在紙條上填一填。
學生在紙條上填:
生1:無數只青蛙無數張嘴,無數只眼睛無數條腿。
生2:a只青蛙 b張嘴, c只眼睛 d條腿。
生3:a只青蛙 a張嘴, b只眼睛 c條腿。
生4:a只青蛙 a張嘴, aa只眼睛 aaaa條腿。
生5:a只青蛙 a張嘴, 2a只眼睛 4a條腿。
案例中的兒歌不僅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數,更進一層引出了數量之間的關系,我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與交流,展現了學生不同的結論及不同的思維層次。這樣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意圖與特點。既簡潔明了,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學習代數的關鍵。巧用“數青蛙”兒歌很好地處理了數到代數的過渡,學生們在一句句誦讀兒歌的過程中,完成了思維水平的提升,完成了從數的具體到字母抽象的過渡,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了一對理想的翅膀。
三、兒歌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綜合點上的運用——總結歸納,由繁變簡
長度單位的互化是低年級學完長度單位須綜合復習的一部分內容,它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知識綜合點。零零碎碎的長度單位的表象建立后,還要知道相互進率,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綜合知識的能力較欠缺,將建立起的表象抽象成數也不容易。
案例:我在幫學生建立起零碎的長度單位的表象后,在進行總結歸納時,采用了這樣一首兒歌:
長度單位可真多,從大到小聽我說。
千米米和分米,還有厘米和毫米。
一千米等于1000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相鄰進率都是10。
一千個小朋友手拉手,長度約是一千米。
兩臂伸直約一米,手掌長約一分米。
食指寬約一厘米硬幣厚約一毫米。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未形成,學習抽象的東西感到困難,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猜一猜、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和長度觀念后,再編成這樣的兒歌總結收尾,突破了難點,也便于學生總結歸納,使記憶問題由繁變簡,使學生更易從建立起的表象順利過渡到抽象的數。
運用兒歌輔助教學,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并不是小學數學所有知識體系的起始點、轉折點和綜合點上都能運用兒歌輔助教學,如兩位數的認識也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起始點,但在此處運用兒歌輔助教學,則會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反而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不利。兒歌篇幅短小精悍、節奏歡快明朗,讀來朗朗上口,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恰如其分地運用兒歌進行輔助教學,有“余音繞梁久不絕”的感覺,對師生而言猶如“雪中送炭都喜悅”!
參考文獻:
羅大偉.淺談兒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2(04).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六中學)
編輯 武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