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歷史課中,要想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興的教育手段。其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歷史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增強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效率;良好;技術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很多領域。通常在中學的歷史課程中,我們主要來講述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著名的戰役、盛世與治世、條款與協定等,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進行描述。隨著學生層次的提高,我們不能再單純地講述史實,還必須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入,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們經常會感到在單純的講授中,歷史課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學生的掌握程度也不是很好。同時,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使新歷史教材同舊教材相比,從編寫體例到內容設置都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新教材的組織性和跳躍性都比較強,更注重探究性教學。這就把歷史教師放在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也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
面對這些嶄新的變化,我們該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解題能力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必須探討一些改變傳統教學的新方式,提高教學成果的新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歷史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增強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手段。因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起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種興趣的激發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
歷史課與多媒體技術配合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提供信息,設置情境展現生動、直觀又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運用圖像和視頻等展示歷史的風云變幻與突飛猛進。達到聲畫同步、圖文并茂,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直觀化、具體化、生動化。
但是,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不要單純依賴圖片或聲光效果,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手段將多元化內容結合,避免圖片和聲音等枯燥的展示。其中,教師要起到將資料整合與調配的作用,使多媒體的使用達到預期目的。
二、突出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
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時,教師可以圍繞課程主題和重難點,理清歷史發展線索,對一些較難懂難記的史實和一些課堂上較難表達的歷史知識、事件等,可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圖片、文字、音視頻材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來組織教學。
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表現力強、內容高度濃縮、節奏快、效率高,能將大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需要重點注意一個度的把握,切忌將過多的資料硬性提供給學生。圖片與史料的片面羅列,導致課堂教學內容過多,學生抓不住當堂課的重點。而盲目地擴展知識點,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影響整體教學效果,從而違背了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初衷。
三、適時歸納總結
歷史是人類過去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重演。這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掌握和鞏固增加了難度,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具體形象地加以描繪和展現。每當新課講授完或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課本中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提綱等展現給學生,梳理已學知識,理清知識脈絡,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指導學生認識各知識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對已學知識點的理解。
綜上所述,利用多媒體技術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構建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歷史本身所具有不可再現性的特點和較為嚴重存在“師講生聽”的狀況看,實現多媒體技術為歷史學科教學目標服務的功能及其更好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艷紅,李向陽.運用多媒體優化歷史課堂教學[J].中小電教,1998(12).
[2]王子強,劉意萍.淺析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的相關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11).
[3]蔣冬梅.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2(11).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旗大楊樹第四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