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就是將學生身邊的案例引入課堂中,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于課本知識更易于理解,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就從思想品德教學總結借助案例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素質和學習質量的作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思想品德教學;作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經過二十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學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借助案例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比如,我在講初二下冊第四課:“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時,引入了這樣的案例:中學生小明期中考試兩科不及格,班主任在班級批評他不努力,簡直比豬還笨。這時小明在下面小聲申辯,班主任又以他不服管教為名,罰他面壁而站。就這個案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是:
第一組:站在家長的角度;第二組:站在老師的角度;第三組:站在法律的角度,并分別闡明自己組的觀點。最后,我做了正確的評價,法律規定我們每個人都有人格尊嚴權。家長組認為:家長也有錯,存在人身依附的錯誤觀點,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不管了,同時,也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老師組認為:老師不是對小明負責,而是對小明進行侮辱行為、體罰行為,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嚴權,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組認為:本案例涉及憲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通過我這樣的總結既使學生有了清醒的認識,不再做一個愚昧的法盲;也使學生了解了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調節了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因為未成年人正處于身體的成長時期,一方面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家長,想獨立處理自己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因此,使自己的行動帶來很大的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對他們進行引導,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遵紀守法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在教學中發現案例教學法的主要成效如下: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中以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結合小組討論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逼真模擬訓練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且靈活有趣,長此以往,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運用案例教學,將大量理論化、抽象化的知識淺化,以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的案例呈現出來,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激發其深入思考,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從而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將生活的案例融入課堂中,使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不同課堂的反復練習,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真正體現了“生本位”的教學理念。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課堂案例訓練,最終使得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4.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形成
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現實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大膽發問,并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往往不設定標準答案,而是對每位學生的分析和解決思路給予肯定,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進行大膽創新和想象,為其今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5.教師自身專業能力得以發展
我們提倡“終身學習”,位于一線的教師工作,本身就是很好的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案例的選編、呈現、分析;活動的設計、運行;課堂的引導、升華,都離不開教師精心準備、靈活協調、歸納總結。二十年的課堂案例教學經驗于我自身而言,就是一個再教育的過程,促使我充分結合學情和社情,積極思考、廣泛查找收集信息,力求對案例有深入透徹的理解。
總之,我通過案例教學,特別是通過對法律的案例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更加活躍,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成效突出。
現在學校正在開展法律走進校園活動,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會很好地利用案例教學的手段使學生更加有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法律知識中,使他們更加知法、懂法,從而達到更加守法,特別是增強法律意識,明辨是非,為將來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好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能能.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陳前軍.論思想政治課教學案例的選擇和使用[J].教育與職業,20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第七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