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關識讀樂譜的教學問題,始終是2001年新課程實施后,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在持續爭議的問題。怎樣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將識譜教學與演唱歌曲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使教師的識譜教學更為有效呢?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發聲練習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樂理知識的學習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曲式結構的分析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樂器演奏教學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
關鍵詞:音樂課堂;歌曲演唱教學;識譜技能教學
識譜技能教學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中的組成部分。歌曲演唱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那么,在實際唱歌教學中怎樣將識譜教學與唱歌教學相結合,尋找與識譜技能教學能夠相融合的契機,有效地培養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呢?
一、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發聲練習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
歌曲演唱教學中的發聲訓練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歌曲演唱教學中,根據歌曲的難易、長短、熟悉程度等特點,選擇一些與之相關而又適合學生的發聲練習曲。例如,有的歌曲簡單規整,就可以選擇歌曲的主旋律,并將其稍微修改成學生簡單易唱的發聲練習曲;有的歌曲樂句規整有序,采用重復與變化重復的手法創作,就可以選擇修改以樂句為單位的發聲練習,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唱名,更能多次反復地感受音高,熟悉歌曲的主旋律,提高歌曲演唱教學效率。
二、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樂理知識的學習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
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段是音高、節奏、音色和力度等等。樂理就是將這些音樂基礎理論系統化,是學習音樂的入門課程,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每次音樂課教學中,我都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復習或新授,學習樂理知識需要與識譜進行有效的融合。例如,復習音符,我會讓學生邊學邊劃拍演唱,整體復習完后,將常用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創編成四到八小節的旋律,讓學生邊唱邊鞏固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既復習了樂理知識,又培養了識譜技能。
三、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曲式結構的分析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
每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結構,曲式結構就是每首歌曲的骨架。我在給學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結構前,堅持范唱歌曲的旋律,讓學生隨音樂聽唱歌譜,既可以熟悉歌曲的旋律,又有助于學生思考歌曲的曲式結構及演唱歌曲的旋律。學生分析歌51c475118dde75e615bc1d81e24a1f4fecd3d36849da9d5fc64e33fff22e0db0曲的曲式結構后,通常我會讓學生唱唱各樂段的主旋律,短小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整體跟著琴聲演唱歌譜。
四、將音樂課堂中歌曲的演唱教學、樂器演奏教學與識譜技能教學相結合
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在歌曲演唱教學中讓學生演奏樂器,對增強識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在選擇器樂品種時,我們要注意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原則,選擇一些學生容易把握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口琴等。在演唱教學內容中,當歌曲的主旋律或難點學生容易出錯的時候,通常可以讓學生拿出樂器,先跟著音樂吹奏,投入其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節奏美和情感美。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識譜時出現的音高問題,幫助他們解決歌曲主旋律的音準問題,同時也能增強識譜能力。
在尋找音樂課堂中歌曲演唱教學與識譜技能教學相融合契機的時候,不僅要根據歌曲特點,采用恰當手段進行識譜技能教學,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真正投入快樂的音樂學習中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