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信息量激增,讀者信息需求量越來越大,怎樣建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已經被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本文通過論述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現狀以及它的必要性和具體實施措施等方面,較為系統地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這一主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
在現在的高校中,同類院校間圖書館普遍存在著館藏資源不足,文獻資料分散、重復、缺漏以及總體保障能力下降等問題。怎樣實現資源保障體系一站式查詢檢索,建立一個系統地平臺,統一管理,多節點服務,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
一、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在當今國內外圖書館界研究的的一個熱點就是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問題,而這一問題也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一個必然趨勢。為什么這樣說,其基本因素有兩點:第一,當今的社會,每年文獻出版量急劇上升,文獻資源的價格也急劇上漲,但是反觀圖書館的資源購置經費確實嚴重短缺。這就導致了圖書館購買文獻能力的下降,從而使廣大讀者在文獻信息需求上得不到滿足。從這一點看,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是,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使用,使得圖書館的組成方式和服務方式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與此同時作為知識與信息載體的文獻本身,也在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下發生了改變。而承擔著文獻收集、整理、儲存、傳遞和利用等功能的圖書館本身,也因為電子文獻和多媒體文獻等新型網絡資源的產生,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發生著改變。也正因為這些先進技術的產生,是圖書館必須突破單一紙質性文獻借借還還的局限,像多載體、多學科、多形式的方向發展。然而,想要通過一個圖書館的力量使圖書館成為多載體、網絡化,多功能的綜合信息平臺,這肯定是不可能達到的。只有通過走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道路,通過互聯網絡的應用是多個館互相合作,集團購買,才是即經濟又能滿足讀者要求的最佳途徑。
二、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
(一)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從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事件來看,共建和共享并非始終都是完美統一的。外文期刊和外文圖書是傳統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對象。但是,就網絡環境下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而言,除了外文期刊以外數字化信息資源和書目信息資源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數字化信息資源不需要副本,所以重復的建設數字化資源就是極大的浪費。
(二)缺乏全局觀念
在對我國各大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理論與實踐的比較研究表明,每個高校在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理論或實踐上,都是各有所長。但卻沒有一所高校能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有所建樹的。大部分的高校在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上缺乏全局觀念。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應該包括管理體系、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書目信息獲取體系、文獻信息資源利用體系、文獻傳遞體系等。這一模式應該是便與協調,易于操作、見效快的小共建大共享的模式。在其所有的體系中既有硬件體系,也有軟件體系,它們都是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和文獻資源傳遞網絡化的必要保證,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大量的信息資源數字化,導致大量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而文獻資源傳遞的網絡化使信息資源獲取的空間障礙徹底消失。而這些缺乏全局觀念的做法,導致館藏文獻資源的地位急劇下降。
(三)無法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技術、管理和知識產權的有效利用是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根本動力。由于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的發展不平衡,管理體制、文獻傳遞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約,雖然信息記錄和傳輸方式的巨大變化,給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條件,但是在其效果上仍然不是很理想。這仍然無法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三、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
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建設,不但需要技術上的保證,而且需要財政上的支持。久而久之,這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技術手段和經濟發展是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建設不可逾越的兩個先決條件。要想讓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成為可能,就必須大量的投入資金,更廣泛的將計算機技術、高密度儲存技術和通訊技術等運用的圖書館中。也就是說,只有在經濟和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才能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建立起來。
根據我國的國情,在促進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方面,應該有法律作為保障,以使個圖書館積極的參與進來。但是這一建設又不能單純的依靠行政命令來實現,應該使之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最近一些年來,也有不少的高校拿出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經費用于圖書館計算機的配置上。但是由于無論是在在系統軟件的研發上,還是在相應數據庫的建立上都沒有做夠的投入,使得這些高校雖然在硬件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對硬件設施的利用率卻非常低下。如果想要解決這一現狀,系統軟件的研制就必須更加規范更加標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各自為政,要向合作研制這條路上轉變。要把實際應用價值和特色化作為數據庫建設的重點。
政府要對重點大學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在財政上鼓勵各重點高校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要使學校意識的,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會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起到促進和提高的作用,要讓高校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和教學科研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個地方政府,為了保持自己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都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人才引進,或者自己培養。例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為了保障這一強勁勢頭,這一地區在從外部吸引人才的同時,先后成立了許多院校。政府在對這些院校圖書館每年的投入,都是內地地方性普通高校所不敢所想的。因為有了政府高額的投入,這些圖書館都有較高的起點,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上走在了所有院校的前列。
四、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措施
(一)要有宏觀的策略
作為信息的集散儲藏地,圖書館必須走宏觀布局,加強協調,聯合發展的道路。要建立一個新型的權威的高校信息資源管理機構,這個機構必須要能夠承擔起統一信息資源管理職能與開發職能。要對傳統圖書館中普遍存在的,資源重復與簡單化問題進一步的解決,在其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上要不斷加強。只有在全國宏觀調控這一大背景下,將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做出長期穩定的規劃。那么,具有系統分布與層級互動特點的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才能實現。
(二)要有微觀政策
各個高校內部文獻資源能否共享,是實現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關鍵之所在。為了為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創造有利制度和基本條件,整合資源開發與利用,使單一高校的內部資源潛力得到充分地發掘,禁止文獻私有或資源割據。必須在圖書館與校內各級文獻資源中心或文獻資料室之間建立起網絡與共享體制。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全國高校在內部圖書館與各級文獻資料室的網絡與共享體制并沒有很好的建立,還處在專業化,級別化,條塊化的封閉狀態。這正是資源利用率低下,圖書館重復配置等問題出現的關鍵,同時也為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的實現制造了障礙。
五、結語
建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是當今世界都在努力探索并積極實踐的一個課題。我國高校應結合自身條件,在政府的幫助和自身的專研下,積極建立或完善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參考文獻:
[1]劉麗艷.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團隊管理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3).
[2]潘永祥等.試論信息時代的來臨與圖書館的現代化[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7(2).
[3]楊明華.對高校文獻資源建設的理性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7(4).
[4]孫 緯.淺談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的資源共享[J].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3(1).
(作者簡介:喬慧琴(1975-),女,寧夏固原人,寧夏師范學院圖書館,主要研究文獻資源建設與管理、文獻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