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海少數民族眾多,民俗歌舞、民族服飾和民族體育項目種類繁多、特色鮮明,這些民俗資源是發展青海旅游業的重要基礎。本文首先介紹了青海旅游業發展的現狀,然后將青海的民俗資源進行了分類,最后根據青海地區的優勢和發展中的不足提出了青海旅游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青海;民俗;旅游;文化
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轉移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青海的旅游業取得了飛躍發展。青海地處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孕育了青海地區獨特的旅游資源。青海地區少數民族的歌舞、服飾等具有鮮明的特色,也是發展民俗旅游的一大優勢。因此如何發掘青海民俗文化的資源,開拓青海旅游業的發展值得思考。
一、青海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
旅游景點的各項基礎設施對于旅游業的發展極其重要,因為旅游景點的交通、購物等是否方便直接影響了游客的數量。而青海地區雖然具有較高的觀光價值,但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還存在滯后。目前青海地區省內的旅游車輛線路較少,省外進入青海的旅游客車也很少。在青海旅游景區內的大部分交通線路,都是直通景區與市中心的,而很少有連通各個景區的環形線路,這對于游客游覽各個景區帶來了不便。交通的不發達直接影響了青海旅游業的發展。
(二)旅游產品結構過于簡單
青海省內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塔爾寺、鳥島、日月山和青海湖這樣有名的自然觀光景點,還具有豐富的人文、民俗旅游資源,這些多元化的旅游資源,為青海省開發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目前青海地區的旅游業仍以自然觀光的旅游項目為主,沒有充分利用青海的旅游資源,這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太過于簡單,限制了青海旅游業的更好發展。
(三)各類旅游人才極度缺乏
在青海旅游業的發展中,缺乏一批旅游業人才,具體有行政管理人才、旅游規劃人才,以及各個行業的服務人員,從科學規劃管理到酒店、農家樂的服務隊伍都需要一大批旅游從業人員,這也是制約青海旅游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休閑旅游、運動旅游是青海旅游業發展的趨勢,這也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旅游人才參與其中,為青海旅游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二、青海民俗旅游資源介紹
(一)民族歌舞景觀
在青海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民間流行著很多民族歌曲和舞蹈,有關部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青海地區的民族歌舞種類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有民歌上萬首以及千余種民族舞蹈。其中藏族的牧民其本上人人都是能歌善舞,另外還有蒙古族、撤拉族和土族都有著豐富的歌舞資源。一到了民族節日,青海民間到處都是載歌載舞的人們,體現了高原民族群眾的豁達、開朗的性情。青海地區不僅歌舞資源豐富,而且各民族的舞蹈都別具一格,具有鮮明的特色。其中藏族舞蹈奔放熱情,撒拉族的歌舞溫婉抒情,土族的舞蹈純樸簡單。青海的民族歌舞景觀可稱為青海地區人文旅游資源中的特色代表項目,充分展示了青海地區的民族特色和各民族人民的風采。
(二)體育娛樂景觀
青海地區地處海拔位置較高的高原上,在這種自然條件下生活的各族人民發明了許多體育娛樂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勞動生活,還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活動有,蒙古族、藏族的拔河、摔跤、射箭、賽牛、賽馬,還有土族的輪子秋等等。藏族的賽馬活動是青海草原上最盛大的節日活動,另外射箭和賽馬也是比較著名的體育活動。而土族的輪子秋項目,是土族傳統的娛樂活動,其風格獨特,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是東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色之作。這些運動都能夠號召較多的群眾參與,活動氣氛熱烈,同時又具有參與性、觀賞性、競技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作為旅游項目比較合適。
(三)民俗商品景觀
作為旅游的人文景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商品本身具有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同時也是外來游客購物的主要選擇,既是傳播民族文化的一種方式,也是游客作為紀念的一種方式。青海地區的民俗商品有手工工藝品和土特產兩大類。青海地區獨特的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氣候孕育了許多動植物特產,例如麝香、鹿茸、耗牛肉、牛絨、雪蓮、蟲草、青稞、人參果、枸杞以及一些加工產品,比如一些藏藥和臧酒等,因其稀有而很珍貴。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讓這些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廣受現代人的喜愛,是一項重要的民俗景觀資源。
(四)民族服飾景觀
青海地區少數民族的服飾不僅種類多樣,而且各具特色,在色彩上繽紛艷麗,在款式上獨特新奇,觀賞價值極高,是青海地區民俗景觀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藏族和土族的民族服飾是其中比較突出的,藏族服飾大多數為藏袍,藏服的最大特點是裝飾品多。男人的服飾上一般是腰間配有精致的藏刀,而婦女的服飾上則配有寶石和銀飾。藏族人喜歡用衣服上的裝飾來變現家庭的富有,尤其在參加大型活動時更是注重藏袍上的裝飾。而土族的婦女服飾較有特色,一般頭上是織錦氈帽,身上的花袖衫則是五彩繽紛,還配有繡花的腰帶,下身服飾一般是黑藍色,腳上穿著繡花鞋,整體服飾非常精致秀美。
三、青海旅游業發展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在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旅游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時尚。在旅游的過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也是一種時尚。因此要想發展青海旅游業就需要把握旅游業發展的趨勢,抓住青海的特色,同時以游客的需求為基礎來開拓青海旅游的市場。因此,提高對旅游業的科學認識,轉變觀念是青海旅游業主管部門的首要任務。
(二)合理開發青海民俗旅游資源
青海地區的民俗資源豐富,這也是青海旅游的一大特色,所以首先可以精心打造一些民俗旅游產品。在青海的民族歌舞、服飾、體育項目中精心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為青海旅游品牌,同時開發一些民俗商品,全面提高青海旅游業的知名度。其次要對青海民俗旅游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青海地區少數民族分布廣泛而分散,加上旅游交通不便,這制約了青海發展民俗旅游。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劃分出河湟地區土族和撒拉族民俗旅游區、西寧民俗旅游區、玉樹民俗旅游區、黃南民俗旅游區和環湖地區民俗旅游區,科學規劃交通線路,為青海旅游分發展提供便利。
(三)大力做好宣傳促銷工作
包裝和宣傳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青海要抓住自己的旅游特色,將民族歌舞、民族服飾和民族運動這些民俗文化,以及高原綠色食品作為宣傳的重點,充分借助網絡和媒體的力量,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青海,讓更多的游客走進青海,大力促進青海旅游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青海地區的民俗旅游資源豐富而珍貴,科學規劃青海地區的旅游資源,適度開發合理利用是青海旅游也發展的宗旨。只要抓住青海的特色,同時加強宣傳,并在交通等基礎設施上加以完善就能夠讓青海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充分展示其獨特的風采。
參考文獻:
[1]馬桂芳.論青海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商場現代化,2009(12).
[2]王大釗.青海互助土族旅游文化發展簡論[J].青海社會科學,2010(6).
[3]齊嘉鵬.對西部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瓶頸問題的探討—以青海旅游業發展為例[J].當代經濟,2008(15).
[4]王偉章.青海文化旅游與民族文化生態建設[J].中國土族,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