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殿峰 王憲青 李大鵬 翟愛華 牛廣財 劉志明
【摘 要】學期分解與分階段教學是在保持原有兩學期制不改變的前提下,針對專業課程進行的教學改革,既保證了學時量較大的基礎課程授課的延續性,又保證了課時量較小的專業課程的靈活性,有效地解決了兩學期制與短學期制各自存在的弊端,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兩學期制;短學期制;學期分解;分階段教學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內部普遍實行兩學期制,其特點是學期周期長,為一些基礎課程、主干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時間和空間,同時還具有教學安排設計和相應制度比較成熟,教學管理機制比較順暢等優點。但是,這種傳統的兩學期制由于教學時間跨度長,教學安排比較剛性,所開設課程一般貫穿整個學期甚至一學年,課程設置不靈活,因而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的空間較小,學習節奏較慢,不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同時存在教學與科研矛盾比較突出等問題[1]。
我校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即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進行實踐操作。而培養有實踐能力的學生,需要有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對教師而言,實踐能力是其首當其沖必不可少的能力。而目前部分學院專業教師隊伍年輕化,大部分年輕教師的實踐能力急需提高,同時又由于教師的教學活動貫穿整個學期,不能從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
基于以上背景,針對專業課程進行了“實施分階段教學,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一、短學期制是實施學期分解與分階段教學的理論基礎
短學期制,顧名思義就是將學期縮短,目前國內的短學期制主要分為三學期制和四學期制。三學期制是目前進行學期制變革的多數高校采用的一種學期制模式,其形式多樣。有兩長一短的學期,有兩學期加暑期課程,有兩學期加暑期學校、有兩學期加“工作學期”等。四學期制是目前國內高校中少數院校實行的一種較為獨特的學期制,實行的學校不多,目前國內只有上海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等少數幾所大學實行。縱觀這些學校的四學期制,學期制安排各有特點,如上海大學的學期構成為3個為期12周左右的學期,外加一個為期5周左右的夏季社會實踐短學期[2]。
(一)短學期制的優勢
針對傳統兩學期的弊端而進行的學期制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彌補了傳統兩學期制的不足。推行短學期制度,對學生而言,擴大了他們選課的范圍,有利于自主學習,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其知識、經驗與能力結構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對老師而言,有利于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集中精力搞科研,獲取前沿學科信息,也可以更進一步地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積累更多的知識蘊涵。
(二)短學期制課程設置的弊端
雖然短學期制在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選擇性上存在很大的優勢,但是實行短學期制依舊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如教學觀念、課程設置、教材編輯等多方面的壓力。短學期制一個學期只有15周或者10周左右,這樣除了對課程的設置需要綜合考慮外,還要對四年的教學計劃做全面地調整,編輯或引進適合短學期制的教材,以適應短學期制對學分制、選課制、主副修制等的新要求。由于學期調整后,每學期的學習時間縮短,因此要防止出現教學縮水,基礎性課程的教學進程割斷,影響教學正常進行。目前我國短學期制下的課程設置主要存在課程的系統性較差、選課管理軟件急待改進、適合短學期制的教材缺乏等弊端。
二、分階段教學的實施內容
由于學制設置必須要通盤考慮,必須兼顧所有課程,而基礎課程具有課時量大、內容繁多等特點,不適宜進行短學期改革。因此,在保持原有兩學期制不改變的前提下,針對專業課進行學期分解、實施分階段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在進行教學任務分配、授課安排過程中,根據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在排課過程中,實施“分階段教學”,使任課教師利用一半或大半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授課結束后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和鍛煉。
“分階段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集中授課,是指根據課時數的多少,合理的進行課時安排。既要科學的加大周學時,又要合理安排,在不影響授課質量的前提下,為專業老師社會實踐提供時間保證。
三、分階段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征集學生上課訴求,探索課堂授課規律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確定能夠充分保障教學效果的最大周學時數,為實施“分階段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同時,為了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及真正解學生需求,食品學院特開展自下而上的學生訴求問卷調查活動,廣泛征集學生對我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和其他等方面真實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調查活動歷時2個月,參與調查人數1305人,共征集有效問卷1289份,最大限度的調動和發揮了我院學生熱情和積極性,有效的發掘了同學們心底的聲音,也為學院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抓手。
目前,我院已經召開專項的研討會分析學生反應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并針對主要問題正在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分階段靈活安排教學任務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從2012-2013第二學期開始,對教師的授課進行統籌安排,爭取在每學期的前十周或后十周結束授課任務。
在109個班次的授課任務中,1-5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9個班次;1-6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1個班次;1-8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22個班次;1-9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2個班次;1-10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22個班次;6-17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1個班次;6-10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8個班次;9-18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10個班次;10-17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1個班次;11-18周完成授課任務的有30個班次。
在分階段教學實施后,大部分教師都能夠擁有了近半個學期的非授課時間,為社會實踐、科學研究提供了保證。
四、分階段教學的實施成效
(一)教師社會實踐數量顯著增加
本年度除報人事處審批的3名教師社會實踐、5名骨干教師參加學術訪問外,在分階段教學實施以來,我院8名教師赴各類食品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實踐能力顯著提高。
(二)科研與社會服務成效顯著
分階段教學實施以來,大部分專業教師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參加科學研究和科研社會服務工作,6項橫向課題獲批,并涌現了一批科研成果。
(三)學生成績得到明顯提升
通過學生調查問卷,掌握了新時期學生的學習規律,重新認識了“因材施教”在新形勢下的表現。因此,由我院教師任課的2010級和2011級學生平均成績得到了明顯提升,不及格人次得到了明顯的下降。
根據我校教務管理系統的數據統計,食品學院2010級學生2012-2013第二學期不及格人次比上學期下降了28.07%,平均成績上升了1.95%。2011級學生在2012-2013第二學期不及格人次比上學期下降了13.04%,平均成績上升了1.19%.
表1 食品學院2010、2011級學生兩學期不及格人次對照表
表2 食品學院2010級各班課程平均成績統計對照表
表3 食品學院2011級各班課程平均成績統計對照表
學期分解與分階段教學是在保持原有兩學期制不改變的前提下,針對專業課程進行的教學改革,既保證了學時量較大的基礎課程授課的延續性,又保證了課時量較小的專業課程的靈活性,有效地解決了兩學期制與短學期制各自存在的弊端,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京海. 基于短學期的多元化開放型教學體系的探索. 教育教學論壇,2012,(11):37-38
[2] 周偉,唐安國.短學期制課程設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學的調查為例.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