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雜糧里,大米和小麥因其成品精良和食用方便,受盡了恩寵。直到某一年開始,雜糧養生的風頭吹過來,我們才把視線轉移到五谷雜糧里的其他成員——想著吃、找著吃、變著花樣吃。“五谷為養”就該是這樣!
五谷雜糧都有誰
我們常吃的五谷雜糧有大米、小米、面條、玉米、黃豆、綠豆等等,古時漢人說的“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現在則一般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而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則被稱作雜糧。
黑米
黑米所含錳、鋅、銅等無機鹽大比大米高1~3倍,同時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維生素C、葉綠素、花青素、胡蘿卜素及強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營養。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在脫殼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
小米
小米書面的說法叫粟,它是由野地里的狗尾巴草馴化過來,谷子地里的狗尾巴草在幼苗時期很像谷子,叫做“莠”,成語“良莠不齊”就由此產生。原始社會人們吃小米和現在區別大了,他們是將小米放在石板上烤熟,然后一把把吞下。后來,聰明的古人們一想,長此這樣下去可不行,于是使用陶器烹煮食物,小米飯、小米粥應運而生。
紅腰豆
紅腰豆簡直是素食者的福音。肉類含有鐵質、蛋白質等營養素,素食者容易缺乏這些營養素,可以通過食用紅腰豆來補充鐵質和蛋白質。紅腰豆是豆類中營養較為豐富的一種,有補血、增強免疫力、幫助細胞修補及防衰老等功效。而最值得一提是它不含脂肪但含高纖維,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及控制血糖。
糙米
米剛收上來,不能直接吃,要先“春米”,即去谷殼、去皮層(糠殼),糙米就是稻粒最外面的一層硬殼春杵掉剩下的米。糙米營養好,但比較難消化,因此會繼續加工碾成白米。白米雖然口感更好,卻丟失了大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相比下來,糙米具有“和五臟、好顏色”的食用價值,常食糙米,不僅可以安和五臟,而且還能潤澤容顏。
蕎麥
它所含的食物纖維是我們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有良好的預防便秘作用,因此,經常食用蕎麥可以讓我們遠離肥胖癥。蕎麥在北方,特別是陜西吃法很多,比較有名的是蕎面饸鉻,有兩種吃法,熱吃和涼吃。冬季多是熱吃,在飴鉻碗里澆上臊子和熱骨頭湯,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絲。夏季涼吃,調入鹽、醋、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子。番薯
番薯含有豐富和優良的膳食纖維,有利于腸胃蠕動,促使排便順暢。通常來說,紅黃心的番薯口味較甜;白心的番薯淀粉含量相對更高,吃起來口感稍干,但越是寒冷地區的人越喜歡;紫薯含有較多的抗氧化劑花青素,適合女性和孩子。番薯的不足之處是缺少蛋白質和脂肪,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高蛋白質食物一起吃,營養更均衡。
雜糧入菜巧搭配
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但我們和五谷雜糧卻不親,對它們的印象總是“口感差”、“沒滋味”。五谷雜糧要怎么搭配、借什么味,才能做出好味菜呢?
糯米
糯米可以幫助消化,也有安神的作用,能夠緩解疲勞和頭昏眼花的癥狀,糯米的這些效果在做成醪糟酒釀以后更加突出,而且食用起來也更方便。但若提到“滋味”二字,則另有妙法:糯米蒸熟后香糯粘滑,口感好但味道比較清淡,適合搭配雞肉、香菇、叉燒、火腿等滋味鮮美、油潤多汁的食物。
搭配:糯米+雞肉+蛋黃
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雞肉、叉燒肉、咸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后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
薏米
薏米具有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不論用于滋補還是用于醫療,作用都很緩和,因此對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滋補品,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讓皮膚光滑美白。顆實飽滿的薏米清新粘糯,吸收湯汁的味道后,更可口。需要注意的是,做菜時不要放太多薏米,否則會產生一種不太好的味道。如果是做粥,可以加些紅棗、桂圓調和味道。
搭配:薏米+茶樹菇+排骨
需事先把薏米放入溫水內浸泡1~2小時,茶樹菇的作用是增加排骨湯的鮮醇度,吸飽了鮮美湯汁的薏米自然更好吃。
黃豆
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的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黃豆對增加和改善大腦技能有重要的效能。黃豆用于燜豬手、排骨時,關鍵步驟是,先把黃豆洗凈,再用慢火炒香,如此才能去除豆腥味,再用冷水浸泡15分鐘后與葷食材同煲。如果熬制的是素湯,也可以放點黃豆,有提香的作用。
搭配:黃豆+梅菜+五花腩肉
比煲湯耗時短,味道卻一點都不遜色。平平無奇的梅菜炯五花肉,加一點黃豆同炯(黃豆需事先炒過),會吃出淡淡的黃豆醬香,很特別。
黑豆
黑豆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有助改善便秘,它所含有的維生素B1及維生素E可恢復體力和改善皮膚狀況。黑豆的在浸泡的時間比較長,建議烹制前要提前5個小時浸泡。冬天水溫太低,可加一點點溫水,溫度達到一般的室溫即可,這樣能能使浸泡的速度加快,但不要用熱水浸泡。
搭配:黑豆+米醋
將黑豆放在平底鍋內,以中火炒黑豆,炒至表皮爆裂,將黑豆裝入瓶子或罐子內,加入米醋,涼后將瓶蓋封好,待黑豆吸收了醋,膨脹之后便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