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是國家的面子工程,全運會是地方的政績秀場,對于各省(市)來說全運會某種程度上比奧運會更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地方根本利益。改革開放前全運會口號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如今的全運會則是“宮女內斗、太監互掐”,地方不遺余力的搶辦全運,東道主擺上一桌鴻門宴,從第八屆全運會開始,每屆金牌榜第一都是東道主。
其實最初的全運會還是蒙昧淳樸的,全國上下經濟均不發達,不存在地方上的利益糾葛,來自四面八方的運動員、教練員都是“毛主席的好兒女”,一片和諧友愛的景象。全運會也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進行,這些地方硬件設施齊備,不用勞民傷財大面積的興建體育場,說是在北京辦全運,其實也只是借用北京的場地,由國家體委直接操辦,沒有主辦方從中牟利的概念。
從1989年廣東六運會開始,主辦方的強大逐漸凸顯,而2005年十運會江蘇終于打破了北上廣的壟斷,繼而2009年的山東、2013年的遼寧、2017年的天津爭著分蛋糕,各種合縱連橫的游說和“意思意思”的伎倆,使得全運會的申辦比奧運會還復雜,還厚黑。
地方政府、地方體育局好大喜功、利益熏天,想盡辦法利用東道主的優勢坑人,早在1997年八運會男子水球半決賽,東道主上海與廣東死磕,組委會特別請來外國裁判,但利誘之下外國和尚也念歪經,上海犯規拉扯動作視而不見,廣東隊的合理沖撞則一次次被罰下。賽后廣東隊輸得不服,卻輸得明白,在上海就別想贏,廣東體委主任和御駕親征的女副省長都氣哭了,所以直接揚言:“四年后廣東見!”
東道主操控打分項目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2005年九運會藝術體操賽前金牌內定的傳聞竟成真,裁判明目張膽打壓“一姐”鐘玲分數,東道主江蘇拿到團體金牌,作為回報遼寧在個人項目收獲頗豐。2009年十運會,女子柔道無差別級劉霞和劉歡緣打平,裁判判定東道主山東選手劉霞因體重輕奪金,而劉霞明顯的消極比賽行為卻逃過懲罰,劉歡緣怒踢廣告牌,大罵:“太黑了”。賽后雙方支持者還發生了群毆。遼寧11運會剛剛開幕,奧運賽艇冠軍金紫薇就在微博爆料,東道主摩托艇造浪故意影響其它隊的訓練。無獨有偶,全運會鐵人三項測試賽是熟悉場地的好機會,但組委會只允許東道主選手參賽,非遼寧選手沒有機會進入賽道適應。遼寧內部下了命令,要死保鐵人三項金牌,非遼寧選手處處遭掣肘也是可想而知的。花樣游泳雙人比賽裁判公然壓分,世界亞軍蔣文文/蔣婷婷在沒有任何失誤的情況下遭暗算僅列第三,而受益的正是東道主遼寧的黃雪辰/吳怡文摘得金牌。
東道主可以在裁判環節“做工作”,可以在賽程安排上撈到更多喘息之機,可以每次都抽到好簽避開強敵,可以用盤外招干擾競爭對手,可以興奮劑檢測放本土選手一馬,還可以拉攏轉會或者雙積分運動員替本方拿金牌。男籃名將巴特爾作為唯一戴上NBA總冠軍戒指的中國人,就很會“良禽擇木而棲”,2005年全運會還身穿北京戰袍,2009年接受東道主江蘇的300萬好處費替江蘇打球(編者注:2009年巴特爾的主隊是山東),2013年又在東道主遼寧的340萬激勵下,決心為遼寧效犬馬之勞,賽前遼寧內定男籃金牌的傳聞也是愈演愈烈……
世界大賽東道主多多少少都會受些“照顧”,但除了2002年世界杯韓國等少數幾個不要臉的特例(意大利媒體已經曝光韓國足球隊賄賂裁判,球員還注射EPO),像國內這樣東道主大張旗鼓的為本方選手提供一切便利,為外省(市)運動員設下層層陷阱的事情,幾乎是聞所未聞。
全運會東道主金牌第一定律,是根深蒂固的“與人斗其樂無窮”和“強龍難壓地頭蛇”糟粕思想集中體現,如何鏟除功利齷齪的東道主定律,不是說句“取消全運會、取消東道主”那么簡單。
(體壇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