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規(guī)定,非京籍兒童在京上學,其父母需辦理“五證”才能辦借讀。由于提供的暫住證達不到時限,軍軍母親韓美麗想到了辦假證、買假章。8月9日交易當天,她被當場抓獲。
按照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guī)定,適齡兒童都要入學;如果不入學,父母作為監(jiān)護人要被追究責任??砂凑找?guī)定,軍軍又不符合在北京上公辦小學的條件,只能回山東老家??苫厣綎|老家又面臨這樣的問題:假如讓軍軍一個人回家,只能成為無人照看的留守兒童,從孩子健康成長角度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可假如軍軍父母跟著孩子回山東老家,就又面臨著生活無著,更主要的是他們家大孩子的病就沒法看了——正是因為給孩子看病他們才在北京安定下來。
如果在北京上私立學校,外地生初中畢業(yè)后只能上職高,不能讀高中、考大學。沒有對職高有歧視的意思,但誰都知道上職高意味著什么。到北京務工人員的孩子上職高,將來畢業(yè)仍舊務工。這樣的階層固化顯然不是那些打工者希望看到的,也不是健康社會所能容許的。
就是在這樣的制度困局下,軍軍的母親才想起來辦假證、買假章。當然,這是違法行為,是不允許的??蛇@樣的違法在輿論層面,卻得到了廣泛的同情。雖然違法行為一定要受到懲罰,但同情原因也值得深思。就像經(jīng)常被引用的那個情與法的故事:一個老太太偷面包被法院判罰金,在法官宣判之后,現(xiàn)場的人,包括法院的人,都主動為這名老太太捐錢——因為這名老太太之所以偷面包是因為她的孫子太餓了。
當然,不加限制地允許外地人在北京讀書考學也是問題,誰讓全中國只有一個北京呢,集中的優(yōu)質(zhì)資源,肯定接納不了那么多人。這雖然在理論上是有悖公平公正的——畢竟自由遷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但現(xiàn)實因素也不得不考慮。但這不應該永遠成為不改變、不進步的理由。相關部門在對軍軍的母親采取法律措施之后,能不能也為他們的難題做一些貢獻?哪怕從外圍緩解一下,也是進步。
(人民日報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