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14日,原貴州凱里市市長洪金洲在回應商人樊虎(化名)的舉報警告時,異常淡定地說了句:“在貴州省范圍內,能告倒我的人還沒生出來。”
洪金洲哪來的自信說能告倒他的人還沒生出來?是不是出于對自己“能量”的堅信,“貴州省范圍內”他已勾連好一張牢固的防御網,讓舉報者無法突破?還是出于對制度之網的不屑,再怎么舉報他,他也能找到或撕破一個洞勝利逃出?或者是因為權力與金錢讓他雙重膨脹,覺得自己擁有的權力能恫嚇舉報者,自己擁有的金錢又能收買監(jiān)督自己的權力?
有人說食權者造福與加害的能力越強,權力收益就越大,我想還可以補充一條,那就是食權者“避禍”的能力越強,他揮舞權柄恣意妄為的膽子就越大。洪金洲作為地方一把手,又是一貫獨斷專行,真可謂“上級監(jiān)督太遠,下級監(jiān)督太險,同級監(jiān)督太難,紀委監(jiān)督太軟”,再加上貪官貪了錢畢竟要顧及退路,每每會拿出大量贓款供奉給上級的貪官,也會拿出一些利益去拉攏平級或下屬的貪官,結成利益同盟,直至自我感覺在一定勢力范圍內已很安全。
正因如此,一個貪官被擒,常常會有一窩貪官倒下。洪金洲被查后,凱里市的陳姓副市長、人大副主任、國土局局長等一批官員也被帶走,分明是一場窩案。幾年前被槍斃的“中國紀委書記第一貪”曾錦春,據(jù)傳他曾自稱“告不倒,查不倒,管不倒”。
這個“三不倒”終于倒下后,在獄中曾反思稱:“制度已經很多了,關鍵是加強制度的認真落實和執(zhí)行。”他特別指出,要防止“300多條制度就像掛在墻上的月亮一樣”。監(jiān)督官員的制度一旦成了掛在墻上的裝飾,洪金洲們自然會滋生出“告倒我的人還沒生出來”的沖天“豪氣”。
(京華時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