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13-05-31
基金項目:商丘市科技攻關項目“杏鮑菇工廠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編號:20111063)
作者簡介:王家才(1974-),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食用菌技術研究與推廣。E-mail:wangjiacai666@126com
摘要:以主推杏鮑菇‘杏20’為試材,研究了5個培養料配方對杏鮑菇袋栽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以配方②(玉米芯50%,棉籽殼32%,麩皮16%,石膏2%,石灰適量)最適宜杏鮑菇菌絲生長,其子實體產量最高,為301.0 g/袋,生物學效率為75.3%。
關鍵詞:杏鮑菇;培養料配方;子實體產量;生物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S646.1+41.04+7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2-0042-02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又名刺芹側耳,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1]。杏鮑菇因其菌肉肥厚,營養豐富,具有杏仁香味和鮑魚味,故稱杏香鮑魚菇,簡稱杏鮑菇[2]。它是一種在我國很有發展前景的新型食用菌,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各國推薦的食用菌新品種。近年來,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有些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廠化栽培技術規程。本研究針對河南當地的木屑、棉籽殼、玉米芯這些優勢資源,初步篩選出適合杏鮑菇生長的較佳原料配方,為指導當地杏鮑菇生產提供了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菌株
以本食用菌中心主推杏鮑菇‘杏20’為參試品種。
1.2培養基
一級種用PDA培養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水1 000 ml),二級種和三級種用麥粒、玉米芯為主的培養料(麥粒50%,玉米芯50%,水、石灰、石膏適量),培菌室培養,長滿待用。
1.3試驗配方與方法
①玉米芯30%,木屑54%,麩皮14%,石膏2%,石灰適量(以此配方為對照);
②玉米芯50%,棉籽殼32%,麩皮16%,石膏2%,石灰適量;
③玉米芯82%,麩皮16%,石膏2%,石灰適量;
④棉籽殼85%,麩皮13%,石膏2%,石灰適量;
⑤木屑35%,玉米芯25%,棉籽殼25%,麩皮13%,石膏2%,石灰適量。
將不同配方培養料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0%,用17 cm×25 cm栽培袋裝料,每袋干料400 g,濕重1 000 g。每個配方10袋,重復3次,高壓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室發菌,發菌期間調查不同培養料配方菌絲生長情況,長滿后搔菌出菇。
試驗數據處理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配方菌絲生長速度及生長勢
從表1可以看出, 配方②和③菌絲生長較快,與對照配方①相比差異極顯著,而且菌絲濃白,說明以玉米芯為主的培養料適宜杏鮑菇菌絲生長;配方④與對照①相比菌絲生長較慢,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以棉籽殼為主的配方不太適合杏鮑菇菌絲生長;配方⑤與對照①相比菌絲生長較慢,且菌絲較為稀疏黃白,可能與木屑碳氮比較高,營養不夠均衡有關。
2.2不同配方培養料失重情況測定
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配方培養料失重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且隨著菌絲的生長,失重量逐漸增加。其中失重較為嚴重的為配方②和配方③,失重最小的為配方④。結合表1結果可知,各配方培養料失重情況與菌絲生長速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即菌絲生長速度較快的培養料失重也較大。
2.3不同配方培養基子實體產量及生物學效率
從表2可以看出,配方②杏鮑菇子實體產量最高,平均每袋出菇301.0 g,生物學效率為75.3%。配方②與對照配方①相比,增產達極顯著水平;配方③和配方④與對照配方①相比雖有增產,但差異不顯著;配方⑤子實體產量顯著低于對照配方①,配方①和配方⑤均是以木屑為主,產量均較低,初步說明以木屑為主的配方不適宜杏鮑菇子實體生長。
3小結
本試驗結果表明,配方②即以玉米芯50%、棉籽殼32%、麩皮16%、石膏2%、石灰適量的配方較適宜杏鮑菇菌絲的生長,其子實體產量達301.0 g/袋,生物學效率為75.3%。此配方適宜栽培杏鮑菇。為減少發菌期間培養料的失重,建議適當增加培養料的含水量。
參考文獻:
[1]
王瑞娟,郭立剛,劉朝貴,等 工廠化栽培杏鮑菇優良菌株篩選[J] 食用菌學報,2006,13(3):19-21
[2]徐全飛,孟俊龍,郭亮,等 工廠化栽培杏鮑菇生產工藝研究[J] 中國食用菌,2010,29(3):29-31
[3]唐麗華,高君輝,郭倩 杏鮑菇工廠化栽培中不同培養料配方的研究[J] 食用菌學報,2009,16(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