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農業信息化發展當前存在著很多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支持和鼓勵電子政務向基層延伸,加快三網融合,讓農民享受更多的政府提供的服務。
關鍵詞:農業;農村信息化;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040-02
引言
網絡時代,人們依據海量信息,可以對人民群眾的趨勢作出最客觀、精準的分析,對政府提出很有價值的建議,對中國新農村建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人類已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近年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發展,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改革創新,著力完善服務體系,不斷優化服務環境,農村信息化整體發展實力和活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國家政策等方面的重視加強,使得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條件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突飛猛進,信息服務體系逐步覆蓋全省。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三網融合”雖然已得到很好的應用,在全省各個農村基層鄉鎮建立了一批信息化服務站點,但交通不便的偏遠農村的覆蓋率還有待加強,同時政府持續化投入以及農村得到持續化服務還有待探討;資金不足、技能不足、有用信息不足、共享程度不足、可持續發展模式欠缺,以及各種信息資源很難得到有效整合等。因此,一網打天下,目前實施還有一定困難等。
一、農村信息化的內涵
方瑜和、梅方權、薛亮等認為農業信息化是用利用現代科技知識發展現代農業,促使農業經營管理現、監測管理農業資源和環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化,保證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信息化。
劉世洪、郭永田、2010年國家農業部等提出了農村信息化的概念,指出農業農村信息化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政務管理及農村信息服務中實現應用普及的程度和過程”。
因此,農村信息化應該是指農村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開發和利用信息資肋源,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促進農業生產力和農村信息網絡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農村信息化內容
農村信息化內容主要包括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村信息資源、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農村信息化技術應用。農村信息化技術應用是在以上環境、設施、資源及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將信息化成果切實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與農村社會管理及服務中去,使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在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各個方面不斷滲透。這既是信息化的本質,又是信息化的目標。
三、農村信息化發展策略
結合中原經濟區建設規劃要求,河南農村信息化發展方式應從以下方面尋求突破。
1.健全、加強領導機構,完善政策法規,促進資源共享。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和核心地位;參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抓緊研究制定濟南市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涉農信息資源共享標準,促進河南省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健康發展。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方位開展信息技能培訓,降低服務成本。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制定農村信息化整體發展規劃,整合各政府部門及社會資源,建設“普遍服務基金”,加強農村基層服務站點及農戶信息技術應用的支持力度。依托公共服務點和農村中小學,針對農村基層干部、信息員隊伍、經濟發展帶頭人、農民工、農村老人等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規模化、可持續的農村信息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農民信息素質和信息技能。
3.整合涉農信息與服務資源,促進家庭式經營向網絡化經營轉變。網絡經營是一種開放式、市場化的經營方式,它意味著經營主體有更多的信息交換,更多的要素交流,足不出戶,可以得到各種需求,也意味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與經營效益的提高。在信息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經營相對閉塞,總是處于不利地位,一是對市場需求了解有限,二是其發展受制于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在實踐中,河南省每年總有不少農戶的產品跟不上市場節奏,出現“賣難”,于是“訂單農業”深受農戶歡迎;也總有一些農戶遇到待解技術難題,于是田間地頭頻繁出現農業技術員的身影,這都是網絡化的具體體現。隨著農村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完善,這種轉變也將成為長期的、必然的趨勢。統籌各類涉農信息服務,支持和鼓勵電子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快推進三網融合,讓農民通過電視、手機、互聯網等多渠道、多終端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種服務。
4.建立和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站點的長效機制。按照“有固定場所、有信息設備、有專職信息員、有管理制度、有長效機制”的要求,對公共服務點進行規范建設和管理,使公共服務點綜合信息服務能力與農村發展現實需求相適應。
加速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這是服務三農的一項長遠事業。先要切實做好農村基層信息化服務工作,關鍵在落實,突出應用性,要根據產業需求和種植時令等,利用現有服務平臺和信息系統,迅速開展專家技術講座,加快開發視頻資源,讓全省農民受益;抓好改革創新,找準服務定位,探索長效服務機制;要建設和服務并重,同步推進中心平臺建設與信息應用服務。
農村信息化的事業是一項十分重要和偉大的事業,未來任重道遠,還需要艱苦跋涉、艱苦探索,要以改革、開放、創新的精神繼續拼搏。讓我們一起努力奮斗,共同創造農村信息化事業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 郭永田.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成效與展望[J].電子政務,2012,(1).
[2] 趙丹丹.云南農業信息化服務三農新模式[J].中國農學通報,2011,(29).
[3] 胡大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新農業,2011,(11).
[4] 侯洪青.淺談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
[5] 萬忠.農業信息化帶動廣東新農村建設的機理和對策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7,(1).[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