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是人口構成的特殊部分。廣東省現有539.9萬殘疾人口,涉及全省20%的家庭,68.4%的殘疾人生活在農村,殘疾人口主要呈現老年殘疾人、聽力、肢體及多重殘疾人所占比重較大的構成特征;在社會生存方面,殘疾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收入、在婚率與普通家庭相比差距較大,存在就業難,參與社會難、服務保障難的眾多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關注。
關鍵詞:殘疾人口;特征;社會問題;廣東省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120-02
一、廣東省殘疾人人口主要特征
根據廣東省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廣東省現有殘疾人總數為53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5.86%,其中男性殘疾人272.2萬人,占殘疾人口總數的50.4%,女性殘疾人267.7萬人,占殘疾人口總數的49.6%。
(一)聽力、肢體、多重殘疾人口所占比例較大
全省各類殘疾人口中,視力殘疾75.3萬,占13.95%,聽力殘疾136.1萬,占25.21%,言語殘疾11.5萬,肢體殘疾121.6萬,占22.52%,智力殘疾27.2萬,占5.04%,精神殘疾52.5萬,占9.72%,多重殘疾115.7萬,占21.43%。數據顯示,聽力、肢體、多重殘疾人口所占比例較大。
(二)殘疾人口規模大,在全國排第四位
從全國來看,廣東殘疾人人口總數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第四位,殘疾人人口總量排在廣東前面的三個省份為,河南676.3萬人,四川622.3萬人,山東569.5萬人。廣東省殘疾人口比例為5.86%,與全國殘疾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6.34%相比,較全國低0.48個百分點;與山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上述地區的殘疾人人口總量分別為569.5萬、311.8萬、479.3萬、94.2萬、99.9萬,殘疾人口比例分別為6.15%、6.36%、6.4%、5.29%、6.49%,廣東的殘疾人口比例除高于上海外,均低于上述其他各發達地區。
(三)60歲以上的老年殘疾人占殘疾人口總數一半以上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各項功能面臨逐漸退化,受此影響,殘疾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較大。根據數據推算,廣東省60歲以上殘疾人口總數為309.07萬,占殘疾人口總數的57.25%,60歲以上人口的殘疾率為27.41%,65對以上的殘疾人口總數279.09萬,占殘疾人口總數的51.69%,65歲以上人口的殘疾率為32.81%。人口年齡越大,發生殘疾的風險越高。
(四)殘疾人大部分居住在農村
從殘疾人口的城鄉分布來看,殘疾人主要集中在農村。數據顯示,全省城鎮有殘疾人口171.47萬,占殘疾人總數的31.76%,城鎮人口的殘疾比率為4.7%;農村有殘疾人口368.43萬,占殘疾人總數的68.24%,農村人口的殘疾比率為6.6%。農村人口發生殘疾的風險高于城鎮人口。
(五)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家庭
數據顯示,廣東省有殘疾人的家庭戶共470.65萬戶,占全省家庭戶總戶數的20.03%;其中有一個殘疾人的家庭戶406.88萬戶,占殘疾人家庭戶的86.45%,有兩個殘疾人的家庭戶58.92萬戶,占殘疾人家庭戶的12.52%,有3個以上殘疾人的家庭戶4.85萬戶,占殘疾人家庭戶的1.03%。據此推算,廣東省每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家庭,涉及到全省1 083萬人口,殘疾人影響了眾多家庭和人口。
二、廣東省殘疾人主要社會問題分析
(一)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相當高比例的適齡殘疾兒童沒有接受義務教育
在全省6歲以上殘疾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程度的殘疾人只有5.58萬,僅占6歲以上殘疾人口總數的1.06%,高中學歷程度的殘疾人26.7萬,占5.1%,初中學歷程度的殘疾人68.9萬,占13.2%;小學學歷程度的殘疾人199.2萬,占38.0%,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殘疾人223.7萬,占42.7%,所占規模最大。15歲及以上殘疾人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為207.44萬人,占41.5%,同時,相當高比例的適齡殘疾兒童沒有接受義務教育,在6~14歲的24.3萬學齡殘疾兒童中,不識字的殘疾兒童總數為9.47萬人,占39%;正在接受小學教育的13.21萬人,占54.4%,正在接受初中教育1.39萬人,僅占5.7%,未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9.7萬,占39.9%,殘疾人接受義務受教育程度較低。
(二)殘疾人就業比例低,失業再就業存在較大困難
數據顯示,全省男性16~59歲,女性16-54歲的殘疾人口有173.45萬,其中在業(已工作或已就業)殘疾人口79.72萬,占45.96%,不在業殘疾人口93.73萬,占54.04%,其中,全省城鎮就業年齡段殘疾人(男16~59歲,女16~54歲)有57.92萬,在業21.14萬,不在業殘疾人為36.78萬,就業率為36.5%,就業率較低。殘疾人與健全人在職業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在業的殘疾人多以農林牧漁水利業的生產作業人員最多,占就業殘疾人的68.41%;其次為從事商業、服務業人員占14.09%,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及有關人員占13.49%。殘疾人所從事的工作以收入較低的職業為主,就業機會少,失業再就業也面臨較大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個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殘疾人在婚有配偶比例較低,女性殘疾人的在婚率尤其低
數據顯示,全省15歲及以上殘疾人口中,未婚人口67.83萬人,占13.6%;離婚及喪偶人口155.91萬人,占31.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276萬人,占55.2%。其中男性殘疾人在婚率為63%,女性殘疾人在婚率為47.7%;全省調查人口的在婚有配偶比例為70.1%,其中男性在婚率為69.7%,女性在婚率為70.5%。殘疾人在婚率比全省一般水平低14.9%,男性低6.7%,女性低22.8%。殘疾人在婚率比例較低,尤其是女性殘疾人在婚率特別低,說明殘疾人、尤其是女性殘疾人在婚姻家庭方面問題較多,值得特別注意。
(四)殘疾人家庭收入只有普通家庭的一半,貧困狀況突出
數據顯示,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只有普通家庭年人均收入50.3%,其中城鎮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只有普通家庭年人均收入的51.1%,農村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只有普通家庭年人均收入的70.1%。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只有普通家庭的一半,生活質量較低,貧困狀況突出。
(五)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
在我省殘疾人中,有179.4萬殘疾人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在城鎮殘疾人口中,有12.55萬人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鎮殘疾人口總數的7.32%。8.18%的城鎮殘疾人領取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濟,在農村殘疾人口中,有22.83萬人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農村殘疾人口總數的6.2%。8.03%的農村殘疾人領取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濟。全省16歲及以上的殘疾人中參加養老保險為6.29%,參加醫療保險為29.44%,參加工傷保險為0.15%,參加失業保險為0.19%,未參加保險為68.13%,未參加社會保險的殘疾人占了16歲以上殘疾人的2/3,說明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
(六)殘疾人尤其是重度殘疾人社會參與狀況受到極大限制
在全省殘疾人中,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度殘疾人為145.64萬人,占26.98%;殘疾等級為三、四級的中度和輕度殘疾人為394.26萬人,占73.02%。18歲以上殘疾人的社會參與狀況顯示:生活中殘疾人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礙的占該年齡段人口的57.54%,社會參與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礙的占該年齡段人口的53.04%,在理解和交流、與人相處和身體移動方面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礙的分別占該年齡段人口的26.14%、24.6%和19.32%。智力殘疾、言語殘疾和精神殘疾在生活活動和社會參與方面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礙的比例分別超過了75%,視力殘疾和肢體殘疾人也分別超過了50%,說明殘疾人在社會活動的參與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大,難以融入正常人的社會活動,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和言語殘疾人社會參與的障礙最大。
(七)殘疾人的需求與現時提供的服務之間差距較大
殘疾人接受服務扶助情況是指被調查的殘疾人曾經接受過的當地殘聯、民政或其他部門組織提供的服務或扶助項目;本人主要需求是指殘疾人最需要服務與扶助的項目。數據顯示,廣東省殘疾人曾接受醫療服務與救助、貧困救助與扶持、康復訓練與服務和輔助器具配備服務的比例分別為28.84%、10.63%、9.52%和7.06%,而對這四項的需求及比例分別達到74.07%、57.34%、36.68%和31.54%。由此可見,殘疾人的需求和現實提供的服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曾接受醫療服務與救助、貧困救助與扶持、康復訓練與服務和輔助器具的配備與服務的殘疾人對于這四項的需求仍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在已接受這四項服務的殘疾人中,這四項服務需求的比例分別為82.3%、87.46%、66.92%和70.23%。此外,殘疾程度越高,各項需求也相對比較高,貧困救助與扶持和生活服務這兩項的需求比例隨著殘疾程度的加重而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廣東卷)[Z].2007-12.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