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話作文教學是指: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互為平等的對話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創建對話平臺,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喚醒學生生命內在的語言種子,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語言積累、情感體驗,與學生進行自由、開放的對話,促使學生在寫作中真實地表達自我,自由地流淌真情實感,能夠自主地進行個性化的言語創造。
關鍵詞:對話;生活;閱讀;表達
學生會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作文教學自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作文教學中,很多老師感嘆學生的作文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千篇一律,缺少生動的個性語言創造。筆者在幾年的作文教學中,以對話作文教學為思考和實踐的切入點,進行了一系列摸索,發現作文不是刻意“作”出來的,它需要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積累、語言積累,對生活和閱讀的思考,老師為他們搭建平臺進行對話,適時激活這些積累并賦以表達技巧的適當引領,學生的寫作興趣被培養起來了,寫作的水平也就會有很大提升。因此,對話作文教學過程中,需要人與自然、生活的對話,需要人與文本的對話,需要心靈與心靈的對話等等。
一、走進自然,對話生活,實踐體驗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首先需要素材,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可以成為學生筆下的素材,但如果缺少會觀察的眼睛、會感受的心靈、會思考的大腦,即使自然萬物歷歷在目,也是“熟悉的路上沒有風景”。因此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組織一些符合他們成長節奏的活動,讓他們與生活對話,發生心靈反應,在生活中體驗情感,然后情動而辭發,及時捕捉當下的感受完成語言的自主創造。學完《裝滿昆蟲的口袋》,很多學生也喜歡在操場上、田野里觀察小昆蟲,于是筆者就組織大家交流自己觀察到的昆蟲,并編個謎語,讓其他同學根據語言的描述來猜測是哪種昆蟲。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認真觀察、思考,自編謎語則是語言創造的過程。這學期班上大部分學生參加了學校社團活動,有合唱隊的、有漢字聽寫賽的、有吹葫蘆絲的等等,有了如此豐富的生活,抓住孩子們遇到困難時的真切體驗,抓住比賽時的情感起伏,抓住學業、活動都不想耽誤的矛盾感受,引導孩子表達出來。因為有了親身的實踐和體驗,孩子們的文字自然流淌在筆尖,情真意切。生活就是一本無形的書,讓孩子與之親切對話、真切感知,為孩子寫作提供無窮的寫作資源。
二、海量閱讀,對話文本,豐富語言
閱讀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分,選入教材的范文,或語言優美生動,或感情細膩真摯,或寓意發人深省……與這些范文對話,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經典美文的反復誦讀和感悟,有目的地進行小練筆,比如為恩科西寫頒獎詞、為諾貝爾作小傳,這個由吸收到傾吐也是學生在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后自然表達的過程。
如果說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了一把閱讀的鑰匙,那么,課外閱讀則要讓學生使用這把鑰匙去開啟更多的文學殿堂。為此,我們班設立了圖書角,歷史類的、故事類的、科幻類的等各種古今中外的書籍滿足不同需求的孩子們,共讀一本書讓大家的思維在碰撞中提升,《日有所誦》《必背古詩》等經典誦讀為孩子們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孩子們好讀書,讀好書,辛勤地為自己的語言銀行(摘抄本)源源不斷地儲蓄美妙的語言,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有讀有感有收獲。日積月累,滿滿的摘抄本上寫下了孩子們閱讀、思考的痕跡,海量閱讀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
三、日記循環,對話心靈,傾情表達
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作文剛剛起步,由于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每個人觀察角度、表達能力方式等方面不同,他們幼小的心靈對外部世界認識和內在情感體驗的程度自然有所不同。新課程標準對中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對話”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為了讓大家都能敞開心扉表達,筆者組織大家寫循環日記,每組四人輪流寫,每人每天輪流一次,第一次由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先提出話題,后面寫的同學在寫之前必須看前面幾個人的日記,針對其中的一篇完成一篇問答式日記。時間長了,小組內也可以圍繞共同的話題每人寫一篇主題相同內容不同的日記。這番“群聊”式循環小組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在閱讀同伴們的日記之后也有了表達的需要,語言逐漸學會外顯,習作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循環日記中彼此相遇,進行了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大家有時為了“夢”進行創造,有時接龍般編故事,有時彼此鼓勵,互吐心聲。心靈相遇、自由表達,滿足了各類學生的表達需求。
四、作文批改,對話講評,共同提高
當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后,老師對生成的一篇篇作文要認真進行批改。然而,“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葉圣陶語),因此批改不需要用標簽式、定論式的語言進行評判。老師應該與學生的作文進行心靈對話,然后用熱情洋溢的對話式批語,讓學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對寫作興趣持續保持原動力。對話式批語要求老師用平等的心態兒童的視角對話,讀出孩子作文的優點。從內容上讀懂孩子吐露的心聲,分享他們做實驗成功的喜悅,認同他們遇到失敗沮喪的情緒,輔導他們如何與伙伴們友好交往;技巧上也用對話的語氣肯定其構段方式、謀篇布局;語言流暢、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比喻、擬人修辭手法讓文章大生光彩,讓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學生的習作錦上添花。
除了老師寫對話式評語,師生共同修改也是作文批改的主要形式。對于高段的學生來說,自評后要學會互相批改,最后交給老師批改。對于互評的要求老師可以提出在組內互評,以第二人稱先談優點再說建議,并且優點多于建議。自評、互評、師評結合,其實是生生、師生以作文為媒介再度“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潛移默化地學到寫作知識和技巧,也會在情感上獲得新體驗。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的過程。
對話教學讓孩子們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讓個性化的語言的能力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小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