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如何引領學生學會傾聽?
一、教給方法,指導傾聽
我們在課堂上常常說學生要認真聽,但是怎樣做才算認真聽呢?怎樣做才是精力集中呢?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認真聽。我個人認為在平時就應該讓學生明白傾聽要注意以下方面:傾聽時做到:(1)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者學生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要靜,不想其他事。(2)要有耐心,有禮貌,對他人要尊重,別人的話沒說完不要隨便插嘴,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3)要細心。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并把同學的發言經過選擇、轉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說”“聽”“思”并重。(4)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二、明確目標,促進傾聽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紛紛舉手;當教師有選擇地讓一名學生發言后,其他學生有的全然沒有聽到,繼續舉著手;也有的唉聲嘆氣,賭氣地說“老師,又不叫我”。可以說這些學生只顧自己想說的,根本不會仔細聽別人的發言。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促使學生學會傾聽。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會抓住機會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好的學生。而且同一個問題我會找不同類型的學生回答,并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或補充。我經常會說:“請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思考他說得怎么樣。”“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誰還有更好的意見?”等。為了“找出他人的錯處”,也為了讓自己的發言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生會自覺地去傾聽他人發言。
三、多種形式,訓練傾聽
在新課程要求下,單一的課堂模式已無立足之地,有活力的課堂才有魅力。教者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興趣盎然地聽、靈活自主地聽。在課堂中,可把猜謎語、聽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學習等活動請進課堂,這些集趣味性、知識性、挑戰性于一體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學會傾聽。小組之間進行傳話比賽,聽故事、同學發言等進行復述的比賽。這對學生聽力的訓練起著非常直接的作用,這種辦法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培養了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橋》一課時,首先我說,孩子們我給你們講個故事,這樣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通過注意聽故事,讓學生了解了故事梗概,同時也激起了學習的興趣。而在學習《將相和》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然后請學生起來講述其中自己喜歡的一個小故事,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后評一評他講得怎么樣,有哪些沒有講到的地方。沒想到,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聽的興趣,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找出許多細小的問題,甚至一個詞語用得不一樣,都有學生聽出來了。可見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對訓練學生學會傾聽具有顯著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要正確地把握課堂契機,有效地進行組織,就一定能達到培養學生傾聽素質的目的。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他們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深刻的思考。讓學生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也會使我們的學生獲得一把學習的“金鑰匙”。
(作者單位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張家集鎮史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