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方式,有利于形成探究主題,放開思維。
關鍵詞:主題;互動教學;開放課堂
眾所周知,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科學素質。科學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學習科學的過程中必須體現幾個方面:全面性、生活化、開放性、全體性。這幾個方面主要通過自主探究這種學習方式來體現,而有效互動是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非常有力的保障。
按照辭典上的解釋“互”是交替;相互,“動”是使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歸納起來“互動”就是指一種相互使彼此發生作用或變化的過程。互動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筆者這里所談的是能起積極作用的互動過程,能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稱之為有效互動。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關注互動,充分發揮互動的有效性對促進科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十分有幫助。
一、有效互動串聯概念,形成探究主題
先來看個案例。如,六上“形狀與結構”單元中,這一單元的1~3課可以看作是一個關于提高抗彎曲能力的研究主題,三課之間是緊密關聯的。如果在教學時以教材的課為單位單獨組織教學,學生在研究時雖然也能夠發現影響抗彎曲能力的因素,但對這方面的認識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把這三課放在一起構思,就更能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用較全面的目光來研究這一主題。
在教學時筆者從本單元的起始課《抗彎曲能力》入手來分析。作為單元的第一課首先引導學生研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為后面的研究奠定認識的基礎。如果第一課的研究主題只停留在關于厚度與寬度這方面,學生的思維就被限制,得不到發揮。所以筆者在這一課中是這樣來處理的。
教師出示一張普通白紙問:這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很軟,連一枚回形針都承受不起。不過,你也別小瞧了它,只要稍加改變,它也能表現出堅硬的一面。你有什么好主意嗎?
學生提出很多種方法(折波浪形、加厚、變寬一些、彎成拱橋、卷成圓筒……)。教師把這些方法羅列在黑板上。在這些方法中就把本堂課和接下來的兩堂課的研究內容都包含在里面了,使這三課的研究主題有機地串聯起來,成為一個研究系列。在后面的研究中學生就會在腦海中有一個整體的概念,能有意識地把在第一課中學習到的研究方法運用到后兩課的研究主題中,更能對形狀與抗彎曲之間的關系形成全面的認識。
就像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教師要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而像這樣的互動就有效地把分散成三節課的子目標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目標。
二、有效互動,放開思維,開放課堂
在科學課程標準里面,有一段話這樣來描述科學課:“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對教學的建議中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而在“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中更是講到“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這些話筆者是這樣理解的,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學會科學地聯想和想象,科學地觀察,科學地思考,科學地歸納,科學地推理。怎么學?小學生自己獨立習得是不太現實的,肯定要在與教師、情境的互動中逐步習得。
又如,在研究關于電磁鐵的磁力問題中,教材是這樣引入的,圖片出示廢鐵處理廠的電磁起重機,介紹電磁起重機的性能。再和上節課學生親自做過的電磁鐵作對比,請學生來考慮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學生通過上節課學習制作一個電磁鐵,看到電磁鐵可以用來做電磁起重機,就來大膽假設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局限性就比較大。從教學實踐來看,一般都歸結到線圈的圈數和電力的多少這兩個因素上。教師這樣來引導學生思考磁力的相關問題就顯得思維廣度不夠,也不利于培養學生提出不同見解。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與學生這樣互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出不同見解提供方向。在學習完制作一個電磁鐵后,給兩位學生提供了兩套制作材料,請他們在全班學生面前制作一個電磁鐵,并比一比哪個電磁鐵的磁力大。這個環節設計有兩個意圖,一要檢驗學生電磁鐵的制作是否掌握,第二個意圖是關鍵,在于這兩套材料中藏著奧秘:兩枚鐵釘大小、粗細不同,導線粗細不同,電池不同。通過比賽,兩個電磁鐵在磁力大小上分出高低了,學生就這兩個電磁鐵去假設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就有可思考的方向了。學生提到的因素就包括了線圈圈數、鐵釘大小、鐵釘粗細、導線粗細、電力多少這幾個方面,甚至還有學生想到導線外的絕緣皮厚度這個因素。
雖然教材上只提到了研究磁力與線圈圈數和電池節數這兩個因素的實驗研究,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兩個因素只是教材給學生提供的一個參考,如果只局限在這兩個因素的研究中,就失去了科學探究真正的意義。
學生帶著這些關于磁力的研究問題,不僅在課堂上研究實驗,還把想研究的問題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利用課外時間來完成。這樣不僅放開了學生的思維,更開放了學生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空間。
自主探究這種學習方式在小學科學階段,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就覺得無法控制而放棄。有效的互動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程度上自主探究,同時,有效互動能在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科學技能習得、科學知識掌握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塘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