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帶來巨大的學習動力與無限的創造力。”作為一位普通的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結合新時代的教育理念,配合豐富的學科知識,把枯燥的數學傳授變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興趣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現就課堂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理念,總結一些教學法方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教師正確、巧妙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讓他們愉快而主動地進行學習。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先拿出三角板和五角星,讓學生說出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接著問:“它們為什么叫三角板和五角星呢?學生說:”三角板和五角星分別有三個角和五個角,所以它們叫三角板和五角星。”于是我話鋒一轉:“大家回答得真好,那么什么是角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角。”這樣,抽象的“角”的概念通過形象而又有針對性的提問,不知不覺地導入了。
二、學知識興趣化,并和實際聯系起來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學生的數學認識結構的形式,首先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也就是使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概念,我們在教學中要把那些枯燥的、脫離實際的數學問題還原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我通常會讓學生先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他們一般會把最直觀的粉筆盒、魔方和文具盒作為答案。但是有一次,我告訴他們,就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一樣巨大的長方體,讓他們猜猜是什么。我看著他們,特別強調了“巨大”兩個字。學生開始環顧教室,七嘴八舌地討論,他們有的說是黑板,有的說是桌子……最后,當我說出我的答案——教室的時候,我本以為學生會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卻不想,有的學生立刻提出:“老師,你說的也不準確,如果單講我們的教室空間的話,可以說是一個長方體,但是,如果你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加上房頂,或者我們把窗戶、門都打開,它就不是一個嚴格的長方體了。”就這樣,作為老師的我,與學生一起在質疑與感知中,對于數學的立體空間概念,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學生也從學習中獲得了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開發了他們的思維靈活性,培養了求異思維能力。
三、分層次教學,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首先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發展起來,每一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教師時時處處站在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角度來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指導練習,練習題的設計,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還要有一定的梯度。練習題的設計中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練習,可以針對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變換形式的練習和綜合練習,可以針對上等生;有一定難度的拔高題,可以針對思維能力比較好的尖子生。如,教學乘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時,設計以下鞏固練習:(1)填空(填數量關系),這樣,基本功練習就讓后進生解答。(2)在教學應用題中的敘述解題思路,就找中等生來回答。(3)根據數量關系添加條件再列算式,就找中上等生來解答;(4)偏題難題,可以找尖子生來解答。通過這樣的練習設計,可以達到全方位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的目的,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改變教學方式,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游戲教學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小學生喜歡做游戲,游戲是他們愛玩好動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是學生愛學的最佳途徑。
小組合作學習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小組合作把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把全班分為十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圓紙板,先讓他們分成若干相等的小三角形,最后把這些小三角拼成長方形,從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創新,人人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善待學生的每一個疑問,幫助他們樹立遇到困難勇于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通過努力克服困難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盡量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以開發。
參考文獻:
劉崗.數學學習評價策略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20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甲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