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學生來說,語文課堂的價值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游戲;兒歌;故事;繪畫
教育心理學認為,處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的師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發言積極,課堂效果良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借助游戲活動,提高識字能力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能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有效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識字教學不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難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什么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輕松掌握漢字結構的方法。每天抄寫幾遍,甚至十幾遍是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借助游戲情境,幫助學生進行識字練習。
例如,在教學生認識“自選商場”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商場、包、奶、牙、毛、巾、筆、尺、作、業、本、東、西”這14個字。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我寫你猜”游戲,幫助學生認識這些生字。游戲如下: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將圖片中展示的漢字,謄寫在黑板上,然后另外一個學生讀出該字;2分鐘內說出漢字最多的為勝者。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寫字能力也比較差,所以,需要一定的時間搭配。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找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使學生在輕松地環境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
二、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兒歌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淺顯易懂和富教育意義,使兒童容易明白。將兒歌引入課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將輕松愉快的兒歌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教學《雪孩子》時,在導入課時,我借助多媒體的音頻和視頻功能,給學生播放了兒歌“雪孩子”。簡單易懂的歌詞:“雪花兒,雪花兒,潔白的雪花,飄呀飄,給大地披上銀紗,雪花,可愛的雪花,轉呀轉,伴隨我一起玩耍。”將學生帶進了一個飄雪的世界。順勢將學生引入正文的學習當中。而且將兒歌引入課堂,形象的視頻展示,歡快的兒歌可以讓學生更快地將精力集中到語文課堂當中,當然,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組織講故事活動,鍛煉表達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聽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現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對什么事情都感到新奇。他們可以從一個故事中找到許多問題,當然也能找到許多樂趣。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講故事活動,因為,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是帶著“空白”的大腦走進課堂的,家長的學前教育讓學生已經接觸了許多小故事。所以,我們可以借助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彼此之間分享,不但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而且也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開闊學生的視野。當然,學生在講的過程中,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多讀一些故事,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一些熟悉的小故事進行改變,進而,讓每個學生的故事都變得非常精彩。最終,使學生在輕松地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鼓勵動手繪畫,激發學習熱情
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一種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只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鼓勵學生動手繪畫不僅僅是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更是給語文課堂增添了生機。所以,教師要立足于語文教材,將動手繪畫恰當地引入課堂當中,以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小朋友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隨著文本的閱讀,動手描繪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并涂上相應的顏色。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大意,而且,還可以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愿意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滿足學生求知特點的同時,也促使學生快樂地、輕松地學習、生活,進而,打造出一堂堂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張昊.如何營造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J].神州,2011
(10S).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曹洼學區)
?誗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