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依靠網絡資源,更好地開展模擬情境教學,追根溯源地解決課文難點問題,最終保證語文閱讀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提升文本解讀能力。分析了文本資源與網絡資源的互補優(yōu)勢,提出了網絡資源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網絡
教材文本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針和學生的發(fā)展階段,編排好的語文用書,而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對文本材料的感知,讓學生產生感受、體驗和理解,并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需要拓展文本資源,獲得更多的信息。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文本資源與網絡資源的互補優(yōu)勢,提出了網絡資源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對策。
一、文本資源與網絡資源的互補優(yōu)勢
目前,網絡已經深入學校和家庭,在網絡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離不開這種先進的信息傳遞模式。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功能較為明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豐富學生閱讀背景和積累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目前,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網絡資源主要是進行多媒體的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直觀教學,或者利用網絡進行合作學習,主動探索,讓網絡資源成為學生獨立學習的一種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媒體這四個要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也正因為如此,文本資源與網絡資源的互補更凸顯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打破了以教材為中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融入了更多的信息內容,
也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進而進行個性化解讀。從教學方面來講,網絡資源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生長點——學生搜集、整理學習資源,這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學環(huán)境的豐富,讓學生獲得文本帶來的心理真實感受。
二、網絡資源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
1.網絡環(huán)境下模擬情境
網絡環(huán)境帶來的眾多直觀信息為教師提供了模擬情境的豐富資源,教師必須要重視這種直觀教學的方便和快捷性,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模擬情境。因為心理學和現代醫(yī)學都說明兒童期間的大腦發(fā)育更為重視感性認識,他們容易被具體形象的可直接感知的知識所吸引,而這種吸引力更為長久。基于此,開展模擬教學就有了更為充分的情感體驗基礎,符合兒童學習的心理需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立隨時隨地地直觀模擬情境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文本所帶來的情境,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秋天》時,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接觸這類意向較多的現代詩往往會感覺很困難,特別是針對“秋風”的描寫,比秋天的果實、太陽等更為抽象,因此教師要設計這樣的模擬情境:
師朗讀:
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
秋風在田野里打滾,
秋風在小路上奔跑;
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
提出問題:為什么秋天的空氣是甜的呢?秋風是怎樣打滾、奔跑的?又是怎樣抓住香氣的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然后大家再討論一下。
師播放視頻資料:秋天的美景,秋風吹過田野,秋風吹落桂花等場景。
生小組討論,理解動態(tài)畫面的內容,分析教師的問題。
通過這樣的情境設計,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網絡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網絡環(huán)境下追根溯源
小學語文教材文本資源內容有限,許多課文都受篇幅要求的影響得到控制,因此學生在解讀過程中需要課外資料的延伸,網絡環(huán)境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延伸內容,因此,教師要通過網絡搜集這些材料,結合課文和教學需要,利用網上資源深化課文學習。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節(jié)課時,課外的線索和內容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容易,但是針對國外學生的嘲笑以及徐悲鴻激烈的反應,受時代悲劇的影響,許多學生都不理解,針對這些難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追根溯源。如,教師可以提出課前預習內容,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的一段“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zhàn)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國人看不起。”從這段的內容之中查閱相關網絡資料,了解當時的背景,這時小組成員就會根據“1919年的中國”“國外留學遭受白眼”等關鍵詞進行搜索,然后得出更多的資料和信息,了解了那個特殊年代中國留學生的思想。同時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還要針對“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這個文章主旨讓學生進一步去探索,了解徐悲鴻的生平經歷和藝術作為、愛國思想等,最終全面理解文本。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文本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之間往往存在差異,網絡資源容量大,可以為學生提供這種差異的填補信息。而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從而拉近課文內容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上文是筆者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對如何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小學生閱讀的探索與討論。總之,小學生閱讀只依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而網絡是知識的淵藪,我們只有積極開發(fā)網絡閱讀資源,才更好地開展模擬情境教學,追根溯源地解決課文難點問題,最終保證語文閱讀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提升文本解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柯文波.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青年文學家,2010(02).
[2]關國山.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研究與探索[J].學苑教育,2012(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弶港鎮(zhèn)小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