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多年前,孫思邈所寫就的《千金方》,以及他參加編纂的《唐本草》,在為我們留下珍貴醫學財產的同時,也用相當的篇幅敘述了他自己的諸多養生心得。那么,這個活了一百多歲的孫思邈,到底在他的書中留下了怎樣不同凡響的養生體悟?(導語)
吃的準則:莫憂思,莫大笑
我們能夠在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的食療中,看到他提出的有關食療的準則。
第一,節制茶飯,也就是不要吃飽了還要吃,吃個八成飽就行。吃太飽了,最終上下都脹氣,反而會得暴病。
第二,即是要留神節氣,到了什么節氣吃什么東西。孫思邈對當初他能見到的一百五十多種食品,包括蔬菜,各種米面肉類等一一闡明,一一分解。當然,他不是用我們目前的化學分解形式,而是用物理分解的方法一一解釋。
不過說到這兒,我們倒要留神一個和食療有關的話題,那便是減肥。節食減肥,這個話題孫思邈也議論過,不過他說的減肥跟我們目前說的減肥不一樣。他認為吃飯得吃八成飽,不能吃十成飽,在吃飯的時候最先得問,我吃完這個飯餓不餓了,不餓就行了,別反著問,我吃飽了嗎?他說,\"飽則傷肺,饑則傷氣。\"
第三,吃飯得細嚼慢咽。怎么才叫細嚼慢咽?也就是你吃的這米能嚼得出這米是今年的新米,得嚼出香味再咽,不能生吞活剝。
第四,菜要淡食。滋味要淡,不能過甜、過咸、過酸、過苦,什么都不能過。因為“咸則傷筋,酸則傷骨”。一旦我們吃鹽過量,筋就會不好;吃酸的過多了,骨頭就會不好,老了就會煩瑣,病就會找到胳膊腿上。
第五,吃飯時不能惱火。孫思邈以為,吃飯就別生氣,生機就別吃飯。否則晚上會做惡夢,用孫思邈的話講叫讓人夜夢飄揚。白日慪氣,晚上異想天開,最終這都對人體不利。
第六,要少吃肉,多吃飯。我們當代醫學也證實,肉食含量超標,膽固醇、脂肪也就會超標。此外他還說到,要少吃菹菜,也就是酸菜、腌菜,因為太咸、太酸對人身體都軀不好。
第七,吃飯時最好不喝酒。如果非要喝,也有這樣幾條標準,即“飲酒勿使欲醉”,就是不要喝醉了。一旦喝高了,就“多則速吐之為快”,也就是盡可能的吐出來。
睡的原則:順應季節,變換朝向
在孫思邈《千金方》的養生方式中,關于就寢的考究有很多。他認為,春夏兩季躺著的時候,應當頭朝東睡,秋冬兩季當頭朝西睡。這樣到底對不對,我不敢說,反正孫先生就這么睡了一輩子,活了一百多歲。而關于就寢的姿態,到底是應該直直地睡呢,還是蜷曲地睡呢?他覺得人的脊髓不是直的,因而要想直著睡那便是和自己的身軀較勁,所以還是蜷著身子睡為好。另外春夏臉要朝東,秋冬要臉朝西,這便是孫先生的就寢原則。
當然除了以上原則外,就寢前的一些注意事項也是需要留神的,譬如就寢前一個小時不能唱歌;夏天天熱,就寢不能晾著腳丫子,把腳丫子放在床外邊,腳還必須要比頭低;秋冬冷了,不能距離火爐太近睡,因為這樣空氣不好,當然也不能捂著被子睡,因為被子里邊都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對人體有害,因而必定要露著頭;就寢的時候耳朵邊上不能有窟窿眼兒,因為從那窟窿眼里灌風,很容易讓人患上耳聾等。
養性之道是首要
孫思邈以為,要想長壽,養性顯然是養生之道的重點步驟。概括來說,就是“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也就是不能老在那兒用兩只眼睛眼著看一個東西,老盯著看一個東西眼睛會充血,因而會傷血,這叫“久視傷血”。老躺著傷氣,就叫“久臥傷氣”。久立容易腿腳發麻,因而“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同樣如此。另外還有三點,則是“莫強食、莫強酒、莫大笑。”莫強食是指大家吃飯,吃得有八成飽了以后,哪怕主人再殷勤,勸你再吃一碗,你也誰不能老吃。“莫強酒”是說自己平日喝酒時要留神,喝一點可以,朋友強行灌酒可就不好。此外,他覺得吃飯的時候還要“莫憂思,莫大笑”,不能過頭地考慮問題,也不能見著喜悅的事就天天笑,更不能遭到不愉快的事沒完沒了地哭,甚至恨這個恨那個,這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