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舒城縣水稻常見的“三蟲三病”(即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和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陌l生規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為廣大農技人員和水稻生產大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舒城縣;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71-02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多種病蟲害的侵害。但是在多種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是把握好幾個主要的蟲害和病害即常見的水稻“三蟲三病” 的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蟲害主要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抓好這“三蟲”、“三病”的綜合防治,是奪取水稻高產的關鍵。在防治策略上采取“預防秧田期、放寬分孽期、保護成穗期” 【1】,一方面可以保護害蟲天敵和中性昆蟲繁衍;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農藥使用、節省用藥成本與用工,保護生態環境。
1 稻飛虱
1.1 發生規律 為害舒城縣水稻的稻飛虱有3種,分別是灰飛虱、白背飛虱、褐飛虱。這3種飛虱都是遷飛性害蟲,其中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大多數是在春夏隨暖氣流由南往北逐代逐區遷入,在本地于5月下旬遷入,秋季氣溫下降時,又重新回遷到南方,一年發生4代左右,后期世代重疊現象嚴重[2]。灰飛虱可以在本地小麥田中越冬。近幾年我縣圩畈區大多數實行稻麥輪作,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灰飛虱的發生?;绎w虱最早5月上旬就為害水稻,白背飛虱和褐飛虱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為害水稻。我縣在2006、2007、2008年稻飛虱大發生時,為害水稻的主要是白背飛虱和褐飛虱。
稻飛虱的成蟲、若蟲均為害水稻,群集于稻叢基部,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碳氮失調,影響水稻正常的生長發育。被害的水稻葉片變黃、干尖、功能葉早衰,致使谷粒不飽滿,千粒重降低,嚴重的導致倒伏、甚至絕收。
1.2 防治對策 (1)保護利用天敵。一季稻區7月前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創造稻田天敵繁衍的有利條件,建立天敵種群來控制蟲害的發生。(2)科學管理肥水。通過少施化學肥料,多施有機肥,做到促控結合,防止后期倒伏和貪青晚熟。適時適度烤田,淺水勤灌,使水稻生長健壯,惡化稻飛虱的生存環境和食料。(3)抓好藥劑防治。我縣主要抓好分孽期、孕穗期和齊穗期的防治,各期施藥的蟲情分別為:分孽期為百叢低齡若蟲1 000頭以上,其中褐飛虱或白背飛虱占60%以上;孕穗期為百叢低齡若蟲1 500頭以上,其中褐飛虱占60%以上;齊穗期為百叢低齡若蟲2 000頭以上。防治藥劑選用毒死蜱、敵敵畏、吡蚜酮、乙蟲腈、噻嗪酮。施藥時用足水量、噴準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層,無水田塊加大用水量。
2 稻縱卷葉螟
2.1 發生規律 為害我縣水稻的稻縱卷葉螟一般有3代,分別是四(2)代、五(3)代和六(4)代。近幾年大發生主要是六(4)代和五(3)代。稻縱卷葉螟出現第一個蛾峰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3】;第二個蛾峰出現在7月中下旬,并且有些年份出現明顯的遷入峰;第三個蛾峰伴隨著臺風和本地蟲源的影響出現在8月中下旬,對遲播水稻產生很大的危害。到了8月下旬到9月中旬,對我縣圩畈區像千人橋鎮的雙季稻產生一定的危害。
2.2 防治對策 (1)實施前促后控栽培措施,前期促進早發,中期適時適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從而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可以增強稻株的抗蟲性。(2)保護利用天敵。為了保護蜘蛛及卷葉螟絨繭蜂等,在生長前期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3)科學開展藥劑防治。對四(2)代的防治可選用生物農藥Bt、阿維菌素等藥劑;在卵孵高峰期,可選用生物農藥Bt;對五(3)代、六(4)代的防治可選用丙溴磷、毒死蜱、阿維菌素等。
3 螟蟲
3.1 發生規律 螟蟲可分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對我縣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最嚴重的是三化螟,這兩種害蟲在我縣大都發生3代。二化螟幼蟲在寄主植物的根茬和莖稈中越冬,絕大部分在稻樁和稻草中越冬[4],成蟲有趨光性。三化螟的危害有下列特點:在圩畈區以雙季稻為主的地區,三化螟危害呈下降趨勢;雙季稻與一季中稻并存區,三化螟危害逐年加重;在丘陵地區以中稻為主,三化螟危害較重;在山區危害較輕。
3.2 防治對策 (1)實行生態控螟、栽培避螟。合理用藥,保護天敵,減少藥劑對天敵黑卵蜂、稻螟赤眼蜂的殺傷。推遲播種期,減輕和避開主害代的危害。開展殺蟲燈、性誘劑的示范應用,以減少農藥用量。(2)壓低蟲源基數。對于越冬代螟蟲化蛹高峰期,冬閑田及時秋耕灌水并保持7d以上。(3)開展藥劑防治。對于二化螟:一代以一季稻秧田和早稻田為重點保護對象,大力推廣Bt制劑防治或用殺蟲單防治;二代防治重點在單季稻田,重發區7~10d再補治1次,可選用阿維菌素、毒死蜱、甲維鹽等。三代防治重點為遲熟一季稻、雙季晚稻,可選用三唑磷與殺蟲單或阿維菌素復配劑。對于三化螟:結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一代三代螟;二代挑治枯心;三代主治白穗。卵量達標田塊,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用藥防治。用藥時,不同類型的農藥要交替使用,藥劑選用三唑磷與殺蟲單或阿維菌素復配劑。
4 稻瘟病
4.1 發生規律 水稻整個生育期各部位均可發生稻瘟病,常發生并且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葉瘟和穗頸瘟。稻瘟病病菌最適宜溫度為24~28℃,平均相對濕度90%以上。稻瘟病的發生與肥水管理關系密切,偏施、遲施氮肥使稻株貪青徒長、組織幼嫩,病害加重發展。
4.2 防治對策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選用高產、抗病品種是防治稻瘟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做到品種合理布局,避免單一化種植。(2)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氮、磷、鉀配合施用,多施有機肥,防止遲施、偏施氮肥,適當用草木灰等含硅酸肥料,底肥要施足。冷浸田要注意施磷肥。(3)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是重要的措施,重點是防治穗瘟,同時兼治葉瘟和苗瘟。防治苗瘟:在秧苗3、4葉期檢查,可用40%硫環唑懸浮劑150~200g兌水噴霧;防治葉瘟:用50%異稻瘟凈乳油100g,兌水噴霧;防治穗頸瘟: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施第1次藥,第二次施藥在齊穗期,每667m2可用40%硫環唑懸浮劑150~200g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
5 水稻紋枯病
5.1 發生規律 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受田間栽培管理、氣候、菌源、水稻抗病性等因素影響。田間管理和種植制度對紋枯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影響,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抗病能力不同,在氣候適宜、菌源充足的條件下紋枯病普遍發生??刂扑炯y枯病的關鍵是在流行高峰前進行藥劑防治。
5.2 防治對策 (1)加強肥水管理。氮、磷、鉀合理配施,不可遲施、偏施氮肥,適時適度烤田。(2)減少菌源。在水稻田耙田時,大多數菌核浮在水面,混雜在浪渣中,這些浪渣應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減少菌源。病稻草必須充分腐熟方可使用,不能還田,田邊雜草也應鏟除。(3)及時開展藥劑防治。防治指標:中、晚稻分蘗至拔節期病叢率達20%,早稻孕穗期病叢率達20%、抽穗期達40%的田塊,應及時噴藥防治。防治藥劑: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24%噻呋酰胺懸浮劑(滿穗)、12.5%井.蠟芽水劑等,藥液要均勻噴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塊應在施藥7~10d后再補治1次。
6 稻曲病
6.1 發病規律 水稻稻曲病又叫“青粉病”,是危害我縣圩畈區雙季稻的重要病害,尤其是晚稻。據有關資料記載,稻曲病可導致減產5%~10%[5],嚴重的可減產20%。水稻稻曲病的發生分為以下幾個時期:越冬休眠期、菌絲生長期、孢子成熟期、浸染發病期、病情穩定期。
6.2 防治對策 (1)選用抗病品種。(2)及時開展藥劑防治。第一次施藥在破口前10d,破口期再補治1次,藥劑可用井.烯唑、井.蠟芽、戊唑醇等。
參考文獻
[1]沈維冰.一季中稻病蟲害綜合防治及化學除草技術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7):243-244.
[2]胡珍貴.稻飛虱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J].南方農業,2012,6(9):35-36.
[3]胡冠麟.穎上縣稻縱卷葉螟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5):147-148.
[4]陳曉娟,何樹林.川西水稻螟蟲組成及發生危害特點[J].安徽農學通報,2011(19):25-26.
[5]汪謹桂,齊其,丁春霞.水稻稻曲病發生規律及其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42-43.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