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提高樸樹扦插生根率的因素和措施,開展了200mg/L的吲哚乙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3種生根促進劑對樸樹扦插生根的影響試驗研究,并研究了樸樹不同部位的穗條及不同木質化程度穗條和新老穗條的扦插效果,結果表明,樸樹母樹上部當年新抽的半木質化的穗條經200mg/L的萘乙酸處理后扦插可以有較高的生根率,母樹下部未木質化和完全木質化的穗條或往年的穗條扦插效果不理想。研究結果為東山島沿海樸樹造林提供了苗木繁育的方法。
關鍵詞:東山島;樸樹;扦插育苗;生根率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2-104-02
樸樹(Celtis sinensis)是榆科樸屬喬木樹種,自然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嶺以南至華南各省區,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區,村落附近也有生長[1]。樸樹樹體高大,樹冠圓滿寬廣,樹蔭濃郁,適合于庭院和公園綠化,也是街區、道路的優良行道樹,在“四旁”綠化和河堤植樹中也常見到樸樹的優美身姿。樸樹具有耐干旱瘠薄、輕度鹽堿、水濕和抗風等優良特性,在東山島沿海防護林帶中常有其自然分布,屬于東山島的一種鄉土樹種。由于沿海防護林帶目前樹種還比較單一,主要是木麻黃人工林[2],因此有意識地去探索樸樹在沿海防護林中的應用,對于改善防護林帶結構和提高林帶樹種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扦插繁育是保持母樹優良性狀和擴大母樹繁殖數量的有效手段[3],為了給生產單位提供充足的樸樹苗木來源,筆者采集樸樹優良母樹上的穗條進行了扦插育苗試驗,研究成果可為樸樹的扦插繁育提供技術指導。
1 試驗地點概況
試驗點設在福建省東山縣赤山林場,位于福建沿海南部,東經117°18′、北緯23°40′,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發量1 056mm,年平均氣溫20.8℃,絕對最高氣溫36.6℃,絕對最低氣溫3.8℃。主要自然災害為臺風,多發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主要樹種有樸樹、樟樹、木麻黃、桉樹、相思樹等。林地土壤為潮積或風積沙土,肥力低下,天然植被稀少,常見有木豆、鼠刺和牡荊等。試驗地設在林場場部苗圃,地勢平展開闊,排水通暢,適合開展扦插育苗試驗。
2 研究方法
2.1 扦插穗條來源 扦插的穗條來自東山島陳城鎮黃山村風水林中人工種植的樸樹母樹上的枝條,樸樹林齡達30a以上。
2.2 穗條采集 2011年3月初,用手持枝剪剪取樸樹母樹上當年萌發的新枝和往年的老枝,將部分新枝根據枝條的硬度分為嫩枝和硬枝,采集的枝條按每60根捆成一捆,枝條長度20cm左右,枝條基部對齊,將采下的枝條放入裝有少量清水的塑料桶中,并用濕毛巾蓋住以防止枝條失水。
2.3 穗條處理 采集的枝條帶回室內后,將其立在流動的水中沖洗,枝條基部沒入水中,24h后用單面刀片將枝條切成長10cm的穗條,每60根穗條捆成一捆,將其基部浸入生根促進劑中處理3h后扦插。
2.4 試驗內容和設計 試驗內容分不同生根促進劑(吲哚乙酸、萘乙酸、ABT生根粉)對樸樹穗條扦插生根的影響;樸樹母樹上不同部位(上、中、下部)的穗條扦插生根效果;新老穗條扦插生根效果和穗條木質化程度對扦插生根的影響。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重復90根穗條。
2.5 扦插床制作 在苗圃避風處平整出一塊長4m寬1.2m的地塊,將地面上雜草碎石等雜物清理干凈后,用紅土、河沙和草木灰均勻混合物(比例3∶5∶2)做為苗床上扦插的基質,苗床做好后用塑料拱棚遮蓋以防止降雨致其基質流失。扦插前2d用高錳酸鉀噴灑苗床消毒。
2.6 穗條扦插 在陰天的傍晚,用竹筷引洞,將基部經過生根促進劑浸泡的樸樹穗條插入苗床中,穗條入土深度約3/5,扦插后用背式噴霧器噴水澆濕苗床,蓋上塑料拱棚。
2.7 扦插后管理 穗條扦插后,前15d每天白天用背式噴霧器霧狀噴水10~12次,噴水間隔1h左右,15d后每天白天霧狀噴水6~8次,具體噴水次數視天氣和苗床干濕情況而定。穗條生根期間如有雜草應及時拔除,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兩個月后將塑料拱棚揭去進行全光照育苗。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生根促進劑對樸樹穗條扦插生根的影響 分別采用200mg/L的吲哚乙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分別浸泡當年新抽的樸樹穗條基部3h后扦插,2個月后對不同生根劑處理的樸樹穗條調查(見表1),結果顯示,用200mg/L的萘乙酸處理的穗條生根數量最多,生根率最大,200mg/L的ABT生根粉浸泡的穗條生根數量居中,生根率介于萘乙酸和吲哚乙酸處理之間,200mg/L的吲哚乙酸處理的穗條生根數量最少,生根率最小。200mg/L的萘乙酸處理的穗條生根率分別比200mg/L的ABT生根粉和吲哚乙酸提高了11.11和17.78個百分點。可見,樸樹穗條采用200mg/L的萘乙酸浸泡基部3h后扦插比較容易生根。
3.2 母樹不同位置的穗條扦插效果比較 采集樸樹母株上、中、下部位當年新抽的枝條經過200mg/L的ABT生根粉處理后扦插,2個月后對扦插苗生根情況進行調查(見表2),結果表明,母株上部的穗條扦插生根率最高,中部穗條扦插生根率其次,而下部穗條扦插生根率最小,母株上部穗條扦插生根率與中部及下部穗條相比分別提高了9.0%和29.75%。說明樸樹上部枝條扦插更容易生根,這或許與上部枝條因獲得更足夠的陽光而長勢旺盛因而扦插更容易有關。
3.3 新老穗條扦插生根效果 分別剪取樸樹母株上當年生穗條和往年生長的穗條,經過200mg/L的ABT生根粉處理其基部3h后扦插,2個月后調查不同穗條生根情況(見表3),結果顯示,新枝扦插生根數量明顯高于老枝,新枝生根率比老枝提高了31.30%,說明樸樹扦插在穗條的選擇上應盡量采集當年新抽的枝條。
3.4 不同木質化程度對穗條扦插生根影響 采集樸樹母株上當年生不同木質化程度的穗條,穗條基部浸泡在200mg/L的ABT生根粉溶液中3h后進行扦插。經過2個月的插后管理,調查不同木質化程度穗條生根情況(見表4),結果發現,嫩硬適中、半木質化的樸樹穗條生根數量最多,扦插270根有211根已經發根,嫩枝、尚未木質化的穗條發根數量最少。半木質化的樸樹穗條生根率比未木質化的穗條提高了23.40%,比硬質、完全木質化的穗條提高了18.55%。可見,在樸樹扦插中,穗條木質化程度很關鍵,選取半木質化的穗條扦插可以較大幅度提高生根率。
4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樸樹選用母樹上當年抽的上部半木質化新枝,枝條基部經過200mg/L的萘乙酸浸泡3h后扦插,可以獲得較高的生根率。母樹下部未木質化或已經全木質化的枝條或陳年的枝條扦插生根率都比較低。
樸樹在沿海地區特別在防護林中都有零星的自然分布,在當前防護林樹種較為匱乏的局面下,開展樸樹苗木培育研究應用于防護林中配置造林有其現實作用,而扦插是提高苗木繁殖數量和保持母樹優良性狀的一個主要途徑,所以樸樹扦插育苗意義較大。由于本試驗僅選擇吲哚乙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3種生根促進劑以200mg/L濃度處理對樸樹穗條生根的情況進行比較,對于不同濃度的3種生根劑對穗條生根的影響如何,以及穗條扦插時基部若蘸取不同生根劑混入泥土合成的泥漿后扦插其效果又會如何等,均需要在今后的試驗中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7.
[2]崔冬冬.東山島潺槁樹種群生態學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9:1-60.
[3]葉水西.降香黃檀扦插育苗技術初步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8(5):10-11.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