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對小麥田雜草發生情況調查結果表明,耕作栽培制度的變化、長期單一使用除草劑和大范圍頻繁調種等原因,導致安徽省麥田雜草種群發生很大變化。豬殃殃、播娘蒿、野老鸛等成為麥田闊葉草優勢種;看麥娘、日本看麥娘、菵草、硬草等成為麥田禾本科雜草優勢種。為此提出科學、安全的防治技術措施,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小麥田雜草;發生特點;防除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51.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3-93-02
小麥是安徽省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生產在全省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常年種植面積246.67萬hm2。其中,淮北平原麥區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70%左右,主要種植旱作麥;江淮之間麥區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22%,旱作麥和稻茬麥并存;沿江江南麥區以稻茬麥為主。
每年麥田雜草發生面積200多萬hm2,麥田雜草通過與小麥爭奪水、肥、光、生長空間等抑制小麥生長發育,導致小麥減產,輕則減產5%~10%,重則達30%以上。雜草不僅降低產量,而且夾帶雜草種子的小麥品質也會明顯下降。同時雜草生長又降低了田間通透性,加重病蟲害發生。為減輕小麥田雜草危害,確保小麥正常生長,筆者在大量的試驗和研究基礎上形成了一套科學的防除方法。
1 麥田雜草發生情況
從全省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常發雜草以豬殃殃、播娘蒿、薺菜、看麥娘為主,但原來發生量不大的雜草如小旋花、牛繁縷、野燕麥等開始在麥田大量發生蔓延。由于長期使用單一除草劑品種,許多禾本科雜草如日本看麥娘、早熟禾、硬草、菵草等危害日益突出,有的地塊早熟禾、硬草、菵草已演變為麥田雜草優勢種并造成嚴重危害,成為小麥穩產、高產的大敵。
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變化,以及長期單一使用苯磺隆等磺酰脲類除草劑和大范圍頻繁調種等原因,麥田雜草種群發生很大變化。麥旱輪作區麥田雜草豬殃殃發生為害加重,已成為麥田雜草絕對優勢種,播娘蒿、薺菜等闊葉草密度下降;稻茬麥區日本看麥娘、硬草、早熟禾、豬殃殃、稻槎菜、野老鸛草等惡性雜草分布較廣、危害嚴重。
2 麥田雜草發生特點
2.1 麥田雜草發生密度 麥田雜草是多年生或越年生雜草,一般與小麥同時出土,越冬后與小麥同時返青,與小麥同時或提前成熟。據調查,我省淮北主產麥區以豬殃殃、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為主,平均為5~70株/m2;沿淮稻茬麥區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豬殃殃、野老鸛為主,平均為50~400株/m2,部分較重田塊高達2 000株以上/m2。
2.2 麥田雜草發生種類 根據近兩年各地小麥田雜草普查結果表明,我省小麥田雜草主要有35種,分別是:看麥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日本看麥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野燕麥(Avena fatua L.)、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Nees)、豬殃殃(Galium aparine L.)、大巢菜(Vicia sativa L.)、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野老鸛(Geranium carolinanum L.)、小薊(Cephalanopios segetum (Bunge)Kitam)、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Schur.)、牛繁縷(Malachium aquaticum (L.)Fries)、節節麥(Aegilops squarrosa L.)、早熟禾(Poa annua 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婆婆納(Veronica didyma Tenore)、稻茬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 L.)、棒頭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雀麥(Bromus. Iaponicus Thunb.)、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卷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糖芥(Erysimum aurantiacum (Bunge)Maxim)、遏藍菜(Thlaspi arvense L.)、小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 (Ohwi)Tzvel.)、麥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 L.)、澤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麥瓶草(Silene venosa (Gilib)Aschers.)、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蚤綴(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等。
2.3 麥田雜草抗逆性能 麥田雜草出苗期長,冬小麥田雜草出苗有2個主要時期,一是秋季出苗期,二是春季出苗期。小麥播種后土壤濕度較大時,麥田雜草出土盛期在冬前11月上中旬;小麥播種后到小麥開始越冬前土壤濕度小的年份,雜草出土盛期在2月中下旬。正常年份秋季出苗數量遠高于春季出苗量,春季如雨水偏多,也可形成較大出苗量。
麥田雜草以幼苗和種子越冬,雜草種子的抗逆能力強,植株再生分蘗能力也強。一般出苗分蘗后僅(下轉154頁)(上接93頁)鏟除地上部分,只要分蘗節完整,仍可產生新的分蘗。出苗早的植株在冬前可以分蘗,冬前的分蘗皆可抽穗結籽;如冬前植株未遭到破壞,則春季分蘗大都可以抽穗結籽。因此,麥田除草我們建議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冬前化除或后期整株拔除。
3 防除技術
3.1 農業防除 一是合理輪作減少雜草發生基數。采取麥、油輪作或者水旱輪作可有效抑制雜草的發芽,破壞雜草的適生環境;二是精選麥種,減少雜草種源;三是加強田管,促小麥全苗、齊苗、壯苗,以苗抑草。
3.2 化學防除 冬前草齡小,耐藥力差,加之麥苗覆蓋度低,雜草利于著藥,除草效果好,又與下茬作物間隔時間長,不易產生二次藥害。因此,麥田除草提倡冬前化除為主,春季補除為輔。于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禾本科雜草50株/m2以上、闊葉雜草10株/m2以上,及時實施化除。
3.2.1 防除豬殃殃等闊葉雜草 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ml,或5.8%雙氟·唑嘧胺(麥喜)懸浮劑10ml,或者40%唑草酮(快滅靈)干懸浮劑60g對水40kg于小麥3~5葉期莖葉噴霧。
3.2.2 防除看麥娘、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 每667m2用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水乳劑40~60ml,或15%炔草酸(麥極)30g,或8%炔草酯25ml,對水40kg于麥田看麥娘2葉至小麥拔節前莖葉噴霧。
3.2.3 防除禾本科、闊葉雜草混生的小麥田雜草 每667m2用7.5%啶磺草胺(優先)水分散劑12.5g,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ml加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水乳劑50ml,對水40kg,于小麥3~4葉期至拔節前莖葉噴霧。對以上藥劑不能防除的早熟禾、雀麥等惡性雜草,可選用3.6%闊世瑪20g/667m2,于雜草2~6葉期,小麥封行前施藥。
3.3 人工防除 化除失時或化除效果不理想且雜草草齡過大的田塊,要及時進行人工拔除,把雜草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 小麥田化學除草的注意事項
4.1 把握最佳的施藥時期 冬前化學除草,一般在小麥3葉期后、雜草基本出齊時進行效果最好,以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用藥為宜。春季補除應在小麥拔節前、雜草3~4葉期用藥為宜。
4.2 合理選擇除草劑 任何一種除草劑都有一定的殺草譜,有防闊葉雜草的,有防禾本科雜草的,也有部分禾本科、闊葉雜草兼防的。因此,要掌握田間雜草種類,根據田間雜草優勢種選擇對路藥劑。
4.3 冬前化學除草應把握氣溫和墑情 氣溫在5℃以上、晴朗無風天氣是冬前化除的關鍵時期,施藥時間為氣溫較高的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多數除草劑藥效的發揮需要一定的墑情,墑情在40%~60%時有利于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如遇多雨天氣或低洼積水,應及時開溝排水,防止產生藥害。
4.4 使用超高效除草劑要注意二次稀釋 由于超高效除草劑用量少,且冬前化除氣溫較低,為保證除草劑使用效果,使用時要進行二次稀釋。
此外,冬季低溫霜凍期及小麥起身拔節后禁止使用除草劑,以免產生藥害。
5 麥田化除存在問題與建議
5.1 施藥技術不當導致除草劑藥效下降 小麥田一般都在苗期噴施除草劑。此時小麥株高和雜草基本處于同一水平,除草劑在殺死雜草的同時對小麥生長也會產生影響。如果噴施濃度偏高,小麥會產生藥害;如果噴霧不均勻,則影響藥效,小麥也可能產生藥害。施藥機械的噴嘴距靶標作物過高會導致霧滴漂移,過低則導致施藥不均勻。因此,要掌握劑量,精心操作。
5.2 除草劑對農作物造成的藥害事故不斷上升 由于除草劑的使用技術要求高,使用不當會對作物造成藥害。因此,要嚴格區分除草劑的使用范圍,不能盲目超范圍使用;嚴格控制除草劑的使用劑量,切忌隨意加大使用劑量;同時要加強除草劑殘留對后茬作物影響評估和監測,大力開展科學使用除草劑的宣傳培訓和指導工作。
5.3 雜草抗藥性明顯上升 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以及各類除草劑的長期、大量使用,安徽省小麥田雜草對常用除草劑的抗藥性增強。菵草、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對精惡唑禾草靈、麥極等的抗性明顯增強;婆婆納對苯磺隆,日本看麥娘、早熟禾、硬草對驃馬的抗性明顯提高;有的雜草還具有多抗性和交互抗性。
5.4 除草劑負面作用凸顯 化學除草省工、省時、高效,廣大農民依賴化學除草,除草劑使用量越來越大,造成了環境污染,破壞了農田生態環境,負面作用凸顯。應采取“農業、化學和人工相結合”的農田雜草綜合治理措施,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防治次數和藥害事故的發生,同時達到防除麥田雜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