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標準化的概念進入建筑行業,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也相繼發展,從以前的粗放式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集約化管理。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比以往更加重視安全生產和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施工安全風險評估作為施工企業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對現場施工風險管控的重要依據,此項工作逐漸被提上日程。
關鍵詞:公路;安全評估;問題
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環境條件復雜,突發因素多,變數大,施工組織實施困難,作業風險長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間,我國橋隧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次數和死亡人數占事故總量60%以上。因此,橋隧工程安全風險控制是改善交通建設領域安全形勢的關鍵。
安全風險評估(以下簡稱風險評估)分為兩大部分:橋梁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和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風險評估的主要目的如下:(1)對橋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主體工程施工風險進行排模與評估。(2)為橋梁和隧道主體工程下一步施工管理提供技術參考。(3)指導項目安全風險管理,為項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為項目建立防控、預警機制提供參考。
公路橋隧道安全評估介紹
公路橋隧安全評估以促進實現本質安全化生產、實現全過程安全控制、為決策者優化系統安全方案、實現安全技術及管理標準化和科學化為目的。作為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公路橋隧安全評估有助于提升施工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企業的員工素質和施工形象;有助于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對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實行宏觀控制;有助于安全費用的合理規劃和投用,達到安全成本與效益最優化的效果。
安全評估關系被評估項目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能否充分保障勞動者安全與健康,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中心原則,以國家安全法規及有關技術標準為依據,嚴肅認真、科學嚴謹、全面深入地開展評估工作。安全評估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為保證安全評估能準確反映被評估項目的客觀實際和結論的正確性,在開展安全評估的過程中,必須依據科學的方法、程序,全面、準確、客觀地進行工作,提出科學的對策措施,提出科學的結論。(2)公正性。評估結論是被評估項目的決策依據、設計依據、能否安全運行的依據,也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安全監督管理的執行依據。對于每一項安全評估工作,評估工作人員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進行,力求客觀和公正。(3)合法性。安全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必須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予以資質核準和資格注冊。(4)針對性。進行安全評估前,應針對被評項目實情和特征,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出有用信息,對被評對象的系統進行全面分析;要對眾多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單元進行篩選,針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重要單元進行重點評估;并輔以重大事故后果和典型案例分析、評估。
公路橋隧安全評估的改進:2011年5月,《通知》正式發布以來,交通運輸部大力推進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8月制定了風險評估制度及指南的宣貫和師資培訓總方案,同時啟動了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的師資培訓工作。9月與一些地區和單位建立了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試點跟蹤督導機制。“十二五”規劃中已將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設計、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列為主要內容。
同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評估體系還需要繼續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公路橋隧安全評估在評估的效果以及評估對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上優勢和不足有以下方面:(1)熟悉了評估工作流程。評估小組在開展工作前做足了大量準備工作,查閱了安全評估有關文獻、設計規范和標準、工程設計圖紙及地質堪測資料等,通過頭腦風暴(意見征集、咨詢和小組討論等)、案例學習和評估方法的選擇與嘗試等方式,參評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對公路橋梁隧道案例評估工作的實施范圍、開展流程、如何開展、結論評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熟悉,這對今后的其他項目的風險評估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評估方法簡單可行,科學合理。在公路橋隧案例評估中,評估小組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采用總體風險指標確定項目分項工程的施工總體風險等級;采用系統安全分析與國家標準相結合的方法確定項目風險源清單;采用FMEA-LEC對項目風險源進行分級,篩選出重大危險源;采用風險矩陣法(事故可能性等級-事故嚴重程度等級)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風險估測;在有關風險控制措施及建議的基礎上,評估小組采用頭腦風暴法,結合現場實際,舉一反三,制定出與項目現場需求相對吻合的防控措施。與此同時,在評估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評估結論與施工實際情況的契合程度,即時效性,在這方面需要對評估策略的執行進行改進。此次橋梁安全評估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當前在建工程項目實施前開展的預評估工作。但是建筑行業因其高風險,施工環境條件復雜,突發因素多,變數大、作業主體(以臨時聘用的作業人員,如民工)流動性大,加之同樣的作業內容存在因不同的分項工程中施工環境、作業條件、人員配置造成的差異,這導致某些評估結論可能未能涵蓋同類作業內容中的個性問題;另外還有由于“施工現狀-時間”體系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評估結論過期,與當前施工安全風險現狀不吻合的情形。
安全評估時效性的問題的解決在于利用建立的靜態評估基礎,定期或根據施工進度情況展開動態評估,通過中間評估判斷是否有必要變更安全目標和為及時采取對策而進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現有評估體系尚不完善。在此次安全評估中,評估發現《通知》中對公路橋隧安全評估給出的依據和評價標準尚不完善,例如在隧道施工中,冒頂片幫事故作為隧道施工常見事故類型,指南中尚提出對此類事故的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體系和分級以及冒頂片幫事故風險控制措施及建議,此外還有隧道盾構法施工、橋梁工程橋面系施工、爆破工程施工等評估體系和風險控制措施及建議仍需補充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