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的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民的話題,新時期意味著新的階段新的目標,相應地,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各地應該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的號召,打好建設生態文明這一戰,這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和長遠發展。文章將從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兩個方面來闡明觀點。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利用
1 森林資源的保護
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依然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并且森林資源的總體質量不高、人均面積低,林地流失嚴重,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培育認識不足,對林業生態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森林管護人員工資低、環境艱苦等等。這些問題一直長期困擾著我們。因此,如何使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是當前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而解決這些難題的第一步是科學地保護好森林資源,必須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以集體主義為原則,致力于踐行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實現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反面:
1.1 加強依法治林,抓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積極在國家各項工作中貫徹相關的法律措施,這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在于依法治林。“在國家各項工作中。加強對林警執法人員和森林管護人員的巡山排查,大力宣傳《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在工作和實踐中運用科學發展觀思想,宣傳教育林區群眾不得進山挖取藥材、開荒、砍柴或燒炭,對破壞林地及林木的不法分子進行依法打擊;嚴格林地征占用管理與審批制度,切實做好森林防火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減災能力,確保森林資源與國土安全。”[1]
因此,在林業保護工作中必須嚴格執法,切實落實各項法律措施。要想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必須提高林業行政執法能力,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化林業行政執法體制的改革,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林業行政執法體系。保護森林資源是國家法律賦予各級政府的一項十分重要職能。各級政府應該在森林資源監管、濫砍濫伐森林、亂捕野生動物,亂采野生稀有植物等違法犯罪活動方面加強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犯罪。
1.2 從自身小事做起,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
各級政府應該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特別是加強對林地及附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廣播電視網絡以及各類教育講座等形式使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深入人心,并逐步形成全社會參與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普及林業生態的法律知識和生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意識。
保護森林資源是每個人的責任所在,必須從自身小事做起。比如在生活中,少使用以木材為原料的物品。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不使用面巾紙,手帕紙等紙制品,不買過分包裝的商品,少寫信多打電話,正反兩面使用紙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看似不起眼,但是積少成多,如果中國13億人民都這樣做的話,那將會節省大量的木材,繼而我們的森林就會得到持久地發展。
2 森林資源的管理
森林資源作為生態建設的物質基礎,是林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森林數量的多少及質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態狀況十分重要指標。保護發展森林資源是林業工作的出發點,更是落腳點。“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日趨健全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行政管理為主體、監督檢查和資源監測為兩翼的森林資源管理組織體系,以林權管理為核心,林地管理、采伐管理為重點,資源監測為手段,行政執法為保障的森林資源管理業務體系。”[2]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加強林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良好的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是進行林業其他事務的基礎和物質載體,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與否,對林業發展至關重要。林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職工的辦公條件,林業的科技服務體系,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的配備等等。切實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林業科技服務體系,并使之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改善提高職工的辦公條件,完善林業科技服務體系,提高和改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進行林業資源科技示范點建設,建設種苗和良種基地,爭取配備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并逐步實現主要造林樹種良種化、種子加工的機械化、林業樹種種源的基地化。
2.2 實施科技興林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大對林業資源的科學技術投入力度,培養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專業化的林業管理人員隊伍對林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全面地貫徹實施《國家林業科技“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建立一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林業發展實際的科技體制,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培育一支高素質的林業科技隊伍,切實做好林業建設與發展的科技支撐工作。“加快培育和引進優質、速生、抗逆性強的林木新品種,優先解決生態建設、天然林保育、防沙塵、森林災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更好地為林業建設服務。”[3]
加強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要加強人才規劃及林業教育資源的管理,積極引導和支持林業技術人員進通過自學考試和函授、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遠程教育獲取新知識,并繼續為林業建設培育高素質人才。同時,還要強化行業培訓,繼續推進林業行業培訓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保證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2.3 實現森林資源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森林資源具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三種效益,但是其生態效益價值遠遠高于經濟效益價值。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著密切聯系,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反過來又可以創造生態效益。而實際生活中,二者往往呈現出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必須使二者得到有機的結合。要做到統籌兼顧,既要考慮到我國的總體大環境,又要照顧到當地群眾的生活,事實證明,二者是可以兼得的。
例如在林區可以實施一套生態和經濟效益雙收的措施,經濟林和生態林并行,并且依靠科技進步,積極發展中藥材,野生花卉,食用菌,經濟植物,山珍野菜,果飲原料等產業建設。加快林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地情況的不同實施不同的發展方案。加強對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力度。例如高山峽谷地貌的森林資源自然分布較好,綠色旅游與紅色旅游幾年來很是受歡迎,原始森林、道教佛教名寺、石林、雪山、湖泊、河流、民族風情等自然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等等。都是潛在的旅游資源。應加快開發利用這些資源,發展當地的經濟,這樣當地的經濟逐步得到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會得到提高,反而會更加促進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3 結束語
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巨大生態建設工程。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程的實施,對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活質量的提高,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意義重大,所以我們林業部門必須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的緊迫性,確保對森林資源實施有效保護和管理,為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康主草.加快林業建設推進生態文明-迭部林區森林資源保護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林業,2010(2).
[2]魏傳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措施[J].農技服務,2010(27).
[3]周東柏.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