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拜讀了尹傳紅先生的《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一書。這是一部講述科幻小說發展歷史的著作,同時也是一本充滿人文情懷與文學之風的大眾科學普及圖書。全書三十萬言清新雋永、富于理性,以藝術的筆觸勾勒出人類探索太空和自身生命的幾個悲壯有力步伐。
讀罷此書,腦海中不禁畫了一個問號。《幻想》一書如此平實而又富于激情地將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精神傳遞給了大眾,它成功的獨到之處在哪里?于縈縈思索中,想起前賢的一句話:“審美性是科普創作的極致追求。”的確,只有在科學與文學最佳結合狀態下,才會產生科普創作的精品,才會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科普價值。
我想,《幻想》的作者先生一定是深諳此道的。這部著作所呈現出來的文學藝術特色,值得我們共同領略一下。
首先,史話型的講述方法,實現了科學知識傳播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啟迪的完美結合。
《幻想》的讀者更多的是“聽”故事來感受科幻文學、了解科學探索過程的。翻開《幻想》,一個接一個的人物故事是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力量之一,史話型的講述方法成為這部著作的最重要特色。在浩如煙海的科學技術發展史料和科幻小說發展史料中,作者擷取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響的科幻作家、科幻作品、科學發現,將其故事化、藝術化,娓娓講述,張弛有度。
其次,結構上的雙線并行使著作兼收科幻文學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雙重內容,可讀性強。
科學幻想與科學探索,這是人類了解未知世界的兩種不同而又緊密相關的步驟和手段。科學幻想推動了科學探索,科學探索使科學幻想變成現實,反過來又調動科學幻想。作者將人類對于未知世界的科學幻想歷程和科學探索歷程,同時安排作為本書的講述主線。
在全書中,兩條主線始終是互動的。科學幻想與科學探索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有時候甚至交織在一起。正是借助這種雙線并行的結構,《幻想》既勾勒出了人類對太空、生命所進行的種種科學幻想的行進歷程,又描畫出人類對太空和生命進行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再次,文學氣息濃郁,迎合了讀者的審美需求。
如果說科學探索之美貴在理性,那么幻想之美則是富于浪漫的。《幻想》一書中,關于太空和生命科學的種種幻想被作者描繪得浪漫、神奇、富有激情,全書處處彌滿濃郁的文學氣息。
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唯美的文學情懷造就了本書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而這種濃郁的文學氣息恰到好處地將科學的理性之美烘托出來,滿足了讀者的審美需求。
最后要說的是,1903年,魯迅先生在從日文譯本用文言文將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譯出時,在序言中這樣寫道:“蓋臚陳科學,常人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去,強人所難,勢必然矣。”然則“假小說之能力,被優孟之衣冠,則雖析理譚玄,亦能浸淫筋腦,不勝厭倦”。可想而知,先生所期許的,正是包括《幻想》在內的這等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三者兼備,寫法精湛、惠人良深的科普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