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他的父母為了維持幾個孩子的溫飽,不得不同時打幾份工,但即使如此,這家人仍然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隨時面臨饑餓的威脅,
貧困使得家里的孩子都沒能受到完整的教育,威爾遜在10歲時就不得不出外謀生,之后當了整整11年的學徒,學徒的工作又苦又累,如果不是被逼無奈,沒有父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如此受罪,盡管生活如此艱苦,但威爾遜從不叫苦叫累,只是默默地辛勤工作著,努力奮斗著……
當結束了充滿血淚的學徒生涯之后,威爾遜又到遙遠的森林里當伐木工人,森林離家很遠,荒無人煙,在森林里當了幾年伐木工人之后,已經長成強壯青年的威爾遜又繼續依靠自己的能力干其他T作,雖然這期間的工作都很辛苦,但他仍然利用夜間休息的時間讀了千余本好書,這些書都是他干完活后跑十幾里山路到鎮上的圖書館里借來的,就這樣,他一邊辛苦地工作,一邊從書本中學習知識,汲取智慧。
無論面臨怎樣的困苦和艱難,威爾遜從來沒有抱怨過任何人和任何事,即使是面對極不公平的待遇時他仍然如此,一次,他得知伐木廠附近的一家政府機構要招書記員,以他的能力和水平,他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工友們都支持他去報名,結果在報名時,一位負責人不屑一顧地告訴他:“要想成為這家機構的書記員,不僅要有高等學歷,還要有當地資金豐厚的人作擔保,”很明顯,這兩項條件他都不具備。
當初這位負責人可能怎么也不會想到,就這樣一個幾乎完全依靠自學獲得知識的人竟然在40歲左右時以絕對優勢打敗競爭對手,進入了美國國會,后來,威爾遜又以出色的政績成為人們愛戴的美國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