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了19年的北京停車位配比標準,即將面臨重大調整。22日,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史凱透露,北京市正在制定居住區停車位配比新標準,每10戶家庭配建停車位擬提高到8個以上,部分區域一戶配一車位,相比老標準,足足增加了5個。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有40.1%的車沒有固定車位可停,只能在路邊或小區邊角地兒“打游擊”。
據介紹,在1994年以前,北京市沒有居住區建設機動車停車設施的配套標準,在此之前建設的居住區,特別是位于東城、西城和二環、三環以內的部分居住區,在建設時完全沒有考慮到機動車停車的問題。
即便按照1994年以后的老標準,北京的居住區、三環以內的是1:0.3個車位,就是每10戶才配3個車位,這一標準執行了近20年都沒有進行修訂。但現在就中心城區來說,每10戶擁有的車輛數肯定早已超過3輛了。所以,新的標準目前規劃部門正在積極制定,有望把配比提高到1:0.8以上。另外還制定差別化分區域標準,就是二環、三環以內,五環以外的幾個區域,會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相應配比。
□文/北京晨報
央視采訪本報記者呼吁理性認識轉基因
10月19日,央視播出《被誤解的轉基因》節目,采訪了中國農大羅云波教授、中國農科院黃大昉研究員,對轉基因陰謀論、轉基因尚無定論等說法進行了澄清。羅云波表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論的,它并不比普通食品更有危害。節目還采訪了本報記者洪廣玉,洪廣玉表示,對轉基因的爭論應限定在科學范疇內,科學的問題要有理性、客觀的態度去認識它,而不是天天打口水戰,當前需要大家冷靜下來,聽聽科學家是怎么說的。
□文/本報編輯部

歷史地理學巨擘侯仁之逝世
10月22日,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于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102歲。
侯先生的弟子朱祖希曾將侯仁之的貢獻總結為四點,即把中國傳統的“沿革地理”發展為現代歷史地理學;開啟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研究先河;開始對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首都規劃建設比較研究;率先展開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與申報工作。
侯仁之 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1949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獲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后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1992年被美國地理學會授予“喬治·戴維森”勛章,成為第一個獲得這項榮譽的中國人。□文/新京報

我國研發出基于物聯網技術智能水質監測系統
在科技部、湖南省的支持下,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制成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項目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同類先進水平。
這一系統克服了當前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存在的監測參數可擴展性差、缺少在線質控手段、對異常數據智能化識別能力不足等瓶頸問題,可實現溫度、色度、濁度、pH值、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以及酚、氰、砷、鉛、鉻、鎘、汞等86項參數的在線自動監測。科研人員利用發光細菌法,可對突發性污染事件進行預警。
這一系統在長江、閩江、東江等流域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得到應用,在多起重大水污染事件中發揮了作用。
據悉,我國力爭到2015年左右,基本建成國家水資源監控管理信息系統,對70%的許可取用水量實現水量在線監測、對80%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實現水質監測。
□文/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