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同時也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生態系統平衡失調、溫室效應、汽車尾氣、臭氧空洞等一系列問題證明我們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我們應當重視環境,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環境監測可以針對環境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作出詳細的分析報告和監測結果,研究環境變化的趨勢和規律,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文章就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領域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研究,希望能為環境監測部門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態環境;應用
環境監測是一種現代化監測方法,運用物理和化學等科技手段對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進行連續或間斷的分析和監測,并根據分析和監測結果對所監測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估。正確的監測結果能準確分析出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并及時、準確的反映現場生態環境質量和動態趨勢,為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例如環境污染治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質量管理和規劃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資料和理論依據,從而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
1 生態環境相關概念及生態環境領域下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
1.1 生態系統及生態環境監測的概念
生態系統通常指地球表面非生物和生物之間的相互依賴的生存關系,其中環境的質量是整個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依據生態學理論基礎,對生態系統的變化規律、人為作用造成的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變化、組成部分和各組分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生態學研究,可以對生態系統環境的生態質量進行綜合性評價。
運用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在多種角度和尺度下研究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度量,是生態監測的主要內容。生態環境監測的對象與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質量監測的對象不同,與工業污染源監測的對象也不同,它著重的部分是大區域、宏觀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生態環境監測可以反映出人類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總體影響。
1.2 生態環境領域下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
我國雖然疆土遼闊,環境資源豐富,但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還沒有得到完好的開發和保護,生態環境系統處于非常不穩定、脆弱的狀態。針對以上描述情況,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當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監測,保證生態環境系統的安全。生態環境監測的分析監測主要包括生態環境系統自身條件、條件變化以及對外界壓力的反映和趨勢。監測手段可以及時的發現環境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威脅,防止環境惡化的同時消除可能發生的環境隱患。此外,保護環境還要加大保護的力度,將監測工作內容覆蓋整個生態環境領域。
2 生態環境領域環境監測的現狀及應用意義
同生態環境惡化和破壞監測技術相比,生態環境領域環境監測的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的依據為生態環境的發展過程,其監測的范圍不大,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態監測范圍也會越來越廣,由微觀變為宏觀。3S技術的出現展現了其準確、快速和宏觀的技術特點,它可以對生態環境系統進行遙感監測和調查,完整的做出環境領域內環境監測的評估方案。GIS技術系統能對各種生態環境系統進行環境威脅預測、預報,從而有效的防止環境的惡化。方法操作性強、技術路線統一、規劃要求準確、指標體系完整是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通過水土保持、產量預測、災害預報和資源調查等總結環境監測的經驗,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全面開展打好基礎。
環境問題會造成生態環境系統的破壞,也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很大的威脅和傷害,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保護環境要先從環境監測做起。生態環境監測利用現代技術對環境中的污染因子進行綜合性監測,分析污染原因和污染現狀,將環境的質量和發展形勢展現出來,有利于更好的保護環境和利用環境。此外,環境監測的范圍越來越廣,手段也越來越豐富,這就意味著環境監測可以為環境保護提供系統、科學的方案。
3 環境監測相關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分析
環境破壞的速度不斷加快,使得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技術水平應當越來越高,監測范圍越來越大。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工作既復雜又系統,而且在監測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監測周圍的多種因素都可以影響監測的結果。傳統的監測手段主要是通過手工操作儀器設備進行監測,結果通過人工分析計算。現代化技術的融入,使環境監測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RS技術應用的分析
衛星是RS技術應用的核心內容,利用衛星對監測范圍內的電磁波信息進行監測,分析得到結果并對結果進行總結和反饋,電磁波的變化可以反映出環境質量的現狀和環境發展趨勢。RS還可以對所監測范圍內的物體進行高空掃描拍攝,具有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準確度高等特點,尤其是遙感物體。如果要對監測范圍內的空氣污染程度、植物生長狀況、氣溫閉環和森林覆蓋面積等進行監測,則可以利用RS遙感技術,對所監測范圍內森林的覆蓋面積進行監測,利用衛星拍攝判定森林面積是否減小、是否遭到破壞以及采取何種措施進行預防和處理。根據所監測森林上方空氣的溫度來判定該地區森林是否會發生自然災害以及自然災害的類型,并針對突發情況作出最佳的補救措施和方案,盡可能的保護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
3.2 GPS技術應用的分析
生態環境監測GPS技術是一種監測環境新型技術,的它的特點為實時定位和導航、監測精度高、遙感技術可以分析出數據的空間坐標,并構建圖形圖像數據庫,在數據庫中用圖形圖像表示傳感器和平臺的觀測與位置。在生態環境領域范圍內,GPS技術不同PS技術,它可以對被監測物體進行實時的、動態的監測,監測其所處的環境和狀態。比如,利用GPS技術可以對城市中所有汽車的數量進行實時監控,并根據此信息判斷城市中汽車尾氣排放量的多少。合理運用GPS技術應用不僅可以對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測,而且還可以利用監測結果做出科學的判斷和判定,進而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
3.3 GIS技術應用的分析
GIS技術擁有計算機化系統,是當前地理信息數據庫中規模最大的系統,它包含了存儲管理、分析應用、空間信息輸入和結果輸出。GIS技術應用不僅具有數據庫功能,還具有輔助決策功能和空間分析功能,可以準確、快速的進行動態監測和空間分析等宏觀決策管理。根據監測環境的地理信息,GIS技術能準確分析被監測區域的地理特征,從而可以對生態發展和地理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以及自然災害預警和預測等。GIS技術能更準確、更真實的進行生態環境監測。
4 結束語
環境監測技術應當覆蓋整個生態環境領域、貫穿整個生態環境系統評價,一方面準確、及時的反映出環境質量狀況、污染狀況和發展形勢,另一方面為環境規劃、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為生態環境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郭海波.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分析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1(16):112-115.
[2]王艷麗.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問題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7):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