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濡以沫來形容S.Bang 煙斗的兩位制造者再適合不過。在40多年的搭檔生涯中,他們并不清楚、也不去想他們的作品有多么地受人尊敬,他們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制作最好的煙斗,彼此共勉。
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鬧市區,有一個顯得非常不顯眼的作坊,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S.Bang 煙斗的工作室,Uif Noltensmeier與Per Hansen二人在此共事了近半個世紀。
在房間里,兩位大師分別有放置成品煙斗的桌子,Uif Noltensmeier 的那張靠著通向廚房的走道,Per Hansen 的桌子靠著窗戶。房間的另一面擺放著車床、鉆頭、磨砂機等制作工具。就在這樣一個簡陋的工作室里,他們做出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極品煙斗,在中國臺灣、日本、德國、美國廣受煙斗迷們的追捧。
上世紀70 年代,Hansen 在一家很新潮的煙斗行里做活,那時的Noltensmeier 還是一名電工。某一天,Noltensmeier 正好光顧了Hansen所在的煙斗店。兩名年輕人一見如故,便突發奇想做了個決定——合作制作煙斗,而這一合作就持續了40多年。
到了1984 年,哥本哈根的一位老煙斗匠S.Bang 決定退休。于是Noltensmeier 和Hansen這兩位當時小有名氣的年輕制斗師合伙接下了這個品牌。隨后他們減少了產量,開始只用最好的原料、以精細的工藝去制作煙斗。當他們分別將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煙斗上時,過去一把幾十美元的S.Bang 煙斗已賣到了3000 美元。
在煙斗的制作中,不斷的碰撞可以激發制作者的靈感。這是Noltensmeier 和Hansen的協作最令其他制斗師嫉妒的地方。盡管他們有著各自的創作方向,但他們兩人每天聊來聊去,不斷溝通,總能激發出火花。
如今兩位大師都上了年紀,自言手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靈巧了。他們的作品只會越來越少,現在兩人加起來一年生產的煙斗也不超過120 個。但他們并不認為數量少就一定意味著珍貴,關鍵還是看制斗師是否用心做。他們并不清楚、也不預想這些煙斗有多么受人尊敬,他們僅僅是盡自己能力做出最好的煙斗。至于煙斗的價值,他們認為只有收藏家、煙客們才能決定,而S.Bang 的這兩位制造者并不苛求煙斗客們的感激和回報。
TIPS 煙斗是怎樣制成的?
制煙斗是一門極其復雜的工藝。或許你難以想象,制作一把煙斗總共需要5個階段、75個步驟。一般來說,年輕的工匠們只有在作坊工作了二三十年后,才有能力獨立設計、制作一把屬于自己的煙斗。正因如此,玩家們在覓得自己鐘愛的大師作品后往往愛不釋手,因為每一把名家煙斗的背后,或許融入了制作者半生的積累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