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媒體爆料,統一、康師傅等 品牌方便面的調料包里發現了重金屬鉛、砷、 汞等。那么,它們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呢?
首先,隨著工業發展,包括鉛在內的重 金屬和各種污染物早已遍布土壤、水體和空 氣,無論你喜不喜歡,它就在那里,無論中 國還是歐美日概莫能外。世界各國對待這一 類污染物普遍采取的應對辦法就是“風險控 制”,比如制定相應的限量標準、工藝規范等。
那么對于鉛,到底多少才算安全呢?國 際權威機構JECFA(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 員會)曾經為鉛制定了“容許攝入量”,但 后來這個“容許量”被取消了,這就意味著, 鉛對人的健康風險并無閾值,應該在社會經 濟條件和技術水平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避 免。同時,盡管鉛的健康風險無法完全避免, 但只要含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這一風險仍 然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目前臺灣并未對泡面的油包制定重 金屬限量標準,因此暫無法判定是否超量。 按照大陸標準,調味料的鉛限量為1毫克/ 公斤(百萬分之一),而媒體報道中含鉛量 最高的“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醬包也只有0.222毫克/公斤,遠低于我們的限量值。 對于方便面中的油包,按照大陸的標準,油 的鉛限量是0.1毫克/公斤,因為經過多種 工藝處理后,油里的鉛含量完全可以控制到 比調料低得多的水平。但是,檢測了多少份 樣品,數據的分布如何,媒體報道中缺失了 很多細節,所以難以做進一步推斷。
拋開方便面,單從控制鉛污染的角度說, 我們攝入鉛的三大途徑是谷物、蔬菜和肉 類,方便面調料包里的鉛實在算不上“主要 矛盾”。 2005年,我國將大米鉛限量降低到 0.2毫克/公斤,2年后的監測數據表明,我 們的鉛攝入量下降了37%,反映了控制谷物 中的鉛污染的重要性。只不過時代進步,食 品安全的改善并不是那么“肉眼可見”罷了。
最后要說說“檢出”的問題。現代檢 測技術飛速發展,我們的檢測極限已經達到 一萬億分之一甚至更低濃度。在食品中“檢 出”某種物質實在算不上什么新聞,必須從 “劑量決定毒性”的角度來看問題。很可能砷、 汞的檢出量實在低得拿不出手,所以媒體才 避而不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