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上來說,中國未來空間站相對較小。中國未來空間站將最多包含4個艙段,5個部分,總重量60噸左右。而目前國際空間站僅加壓艙段就有15個,加上所有外部設備后,總重400噸以上。
中國未來空間站布局更加合理。國際空間站由于是各國航天合作的產物,各個國家有自己的實驗艙,各自為政。而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結構更加緊密,效率更高,布局更合理。
中國未來空間站技術上也有很大進步。組成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都將具備自主飛行能力,而組成國際空間站的艙段僅有俄羅斯的各個艙段具備這種能力。
中國未來空間站將會采用長征五號火箭發射,通過3次發射就可以初步建成。而國際空間站歷經10余年建設才開始初步進入正軌,帶來建設周期漫長的問題。
中國未來空間站可擴展性更好。各個艙段都具備自主飛行能力,這使得中國未來空間站對外擴展成為可能。而國際空間站過度依賴桁架,使得空間站的擴展并不方便。
中國未來空間站屬于經濟型。中國未來空間站運行成本相對低廉。國際空間站配套的航天飛機的運行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