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房產報道,有專家對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預售信息的官方公示渠道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基本能做到信息公開,但是除了上海以外,有些一線城市在公示價格的時候玩起文字游戲,用報價和參考價替換了人們真正關心的成交價。
由于房價信息的不透明,近幾年“房價”已經成為一個任人吐槽的靶子。“房價”兩字頻頻見諸電視、報紙、網絡等媒介,在會場、娛樂場、菜市場等各種場合,被政客、專家、學者、商人、白領、大媽們反復談論。
其中,政客、專家、學者談論“房價”,因為它是衡量房地產行業發展指數的重要參數,也是反映國民經濟指數的重要參照。作為一個和50多個上下游行業相關的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在穩定、提升經濟的過程中起到舉重若輕的作用;而商人、白領、大媽談論“房價”,因為它能跑贏通脹的速度,能讓個人財富保值增值。
不同群體對房價的復雜心理,根本原因在于對市場缺乏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缺乏,本質上來自于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在一級市場中成為信息不對稱的買單者,消費者在二級市場中成為信息不對稱的買單者,還有更多人在三級市場中成為信息不對稱的買單者。在流通環節信息受阻的情況下,價格不斷地被注入水分,一點點被推高,下游為上游買單,誰都難以幸免。
如果你認為價格的信息不對稱,僅僅是因為賣方為了不讓買方知道價格構成,那就大錯特錯了。信息本身也是一種可利用的價值,價格信息不對稱可以讓賣方永遠處于主動有利的地位,靜觀市場各方反應,通過種種策略待價而沽,將利潤最大化。因為價格信息不對稱,買方總是一次次被利用與傷害。在房地產市場,這種利用與傷害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如在房地產一級市場,各級地方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企業作為買方,通過招拍掛的方式獲取土地使用權。由于土地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城市化進程下,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企業往往要爭得頭破血流才能獲得土地,政府很自然地成為土地市場中占據主導的那一方。
地價的節節攀升與開發商恐慌心理的發酵成正比,這與消費者對房價恐慌而導致房價進一步走高是同樣的道理。正因為預計到未來地價進一步上漲、而貨幣真實價格將不斷縮水,才使得開發商急于儲備土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土地市場也概莫能外。土地價格信息的不對稱,造成房地產商無法準確掌握真實的地價和未來預期地價信息,在市場過熱時盲目跟風進入土地市場,在缺乏足夠的土地價值評估和投資收益風險分析的情況下,腦瓜一熱一舉牌,悲劇就此釀成。
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房地產行業靠關系來拿地、靠經驗蓋房的黃金十年已然過去,更專業的房企需要更專業、精準的服務,更需要數據說話。理想中的房地產行業數據,包括整個中國的住宅基礎數據;甚至從民用水電煤基礎數據可以得出每套房的使用情況,是否空置,是單身、夫妻、三口之家還是三代同堂。但這些數據目前都沒法得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大數據背景下做房地產“小數據”——就很有價值。
“小數據”指的就是專業數據,在房地產的“小數據”研究上,易居中國旗下克而瑞信息集團是當之無愧的領跑者。針對當前的這種價格信息不對稱,克而瑞針對“房價”這一最受關注的房產交易關鍵信息,適時推出獨立第三方的價格分析系統“克而瑞房價”。為開發商提供房價、投資、運營決策三大服務解決方案,全線為房企運籌帷幄,把脈樓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