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懸念,今年“雙十一”,電商們又刷新了歷史紀錄。在普通商品旺銷之外,淘寶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也被引爆。統計顯示,“雙十一”當天,生命人壽e理財萬能險在不到8小時里銷售1個億,國華人壽“華瑞2號”當天吸引47萬人購買。
打開電商網站頁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極具沖擊力的畫面。淘寶搞出了“搶錢行動”,百度搞出了“發財節”,仿佛金融是沒有風險的,來的都是空麻袋背米,有賺無賠。點開淘寶保險一款萬能險頁面,屏幕上是“高收益逆天,僅限3天!”“經典爆款,限量10億”“7%預期年化收益,有保底”等宣傳語,營造出非搶不可的氣勢。只有網民往下拉到五六個屏幕之后,才有一行小字:結算利率并不代表未來投資收益。事實上,這個“不代表未來收益”的收益,恰恰被當成產品的最大賣點,這不能不說是諷刺。萬能險的保底收益通常只有1.7%~2.5%。
除了避重就輕的銷售誤導,電商平臺還屢屢觸及政策紅線。10月底百度高調宣傳百發產品,宣稱收益率達到8%,一舉蓋過市面上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可以說驚呆了小伙伴。在10月28日百度理財首發當日,盡管沒有銷售8%收益的產品,但在先前的營銷之下,大量用戶涌入,網站無法登錄。這讓人明白過來,8%依然是電商屢試不爽的老套路。一部56吋液晶電視可以1塊錢秒殺,因為只賣1臺,電商是靠貼錢來博取關注。而此次8%的收益率,同樣遵循了“大肆宣傳,少量發售,貼錢營銷”這個路徑。可惜,金融產品和普通商品不一樣,基金營銷承諾收益已觸犯證監會相關規定,被監管部門叫停。
無獨有偶,淘寶保險上一款生命人壽推出的e理財保險,收益率高達7.12%,其收益率是由5.32%的預期收益率加上1.8%的集分寶積分組成。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承諾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予保險合同規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淘寶保險的營銷方式,涉嫌向投保人返利,同樣是打擦邊球。
在投資領域,高風險對應高收益,每一個收益背后都對應著不同的風險。將不同類型產品用收益率這一個指標做比較,如同讓香蕉和蘋果做比較,毫無意義。如果出問題,只能是投資者買單。余額寶將貨幣基金收益與活期存款直接對比,就屬于此類。盡管貨幣基金是風險等級最低的基金,但并非沒有風險。貨幣基金與活期存款不是兩個品牌的同類商品,而是兩類截然不同的資產。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后,海外大量貨幣基金無法贖回。華安基金公司的QDII國際配置基金就卷入其中。經過艱難的國際訴訟和調解,直到事發三年之后,才收回大部分資產,公司自掏腰包近2000萬元,補足面值歸還給投資者。即便如此萬幸,美元折算回人民幣之后,投資者依然承受了18%的匯兌損失。
可以說,中國人瘋狂追捧互聯網金融,是因為投資產品的發展歷史太短,這十幾年里沒有發生過金融危機。既然沒有這種經歷,人們就很容易輕信網站的宣傳和營銷。更何況,由于監管不對等,電商企業享受著監管真空,有道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讓嚴格監管的傳統金融機構面臨不對等競爭。電商平臺上那些宣傳語言,銀行和基金公司一句也不敢說,說出來就是違規。
所幸,金融產品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將為金融機構建起護城河。目前在互聯網上暢銷的金融產品,都是標準化高、風險最低、門檻最低的產品。真正高風險、較為復雜的產品,仍然需要一對一的解釋溝通,也需要金融機構長期的品牌和實力為后盾。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上的金融,仍然難脫屌絲金融范疇。有數據顯示,余額寶的戶均認購額僅為385元。那些超過5萬元或10萬元的金融投資,依然通過傳統的渠道購買,更不用說百萬元以上資產的投資了。
電商企業的營銷方式,滿足了年輕人的口味和偏好,也開辟了現有金融機構忽視的市場空間。如何跟上年輕人的腳步,開發與之匹配的產品,這是金融機構不得不深入思索的事。此外,金融機構仍需苦練內功,鞏固專業能力。唯有這樣,才能避免金融被電商綁架的危局,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