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知天命之年,滿頭銀發,盡顯疲態的他,早已不是那個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但他一出手,既能顛倒眾生,也能撼動市場。是影星,是導演,更是“周董”,據港媒估計,他的身家已超過了15億港幣。
他就是“香港制造”——周星馳。
票房連霸
1982年剛進入演藝行業的周星馳,只能跑龍套,根本養活不了自己。他當年有一個經典的“龍套”角色,至今被他的粉絲反復提起,1983版的《射雕英雄傳》第一集中的“宋兵乙”,出場后即被秒殺,露臉的時間是2秒;1988年,周星馳偶遇萬能電影公司老板李修賢,得到了一個寶貴機會,在新片《霹靂先鋒》里扮演一個浪蕩江湖的小弟,從此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漸以“無厘頭”風格紅遍香港。與周星馳相識30多年的導演李力持認為,“那時的香港人生活很辛苦,一個人通常都要兼兩份工,于是輕松好笑的電影讓人很放松。‘爆笑’一詞就是在此時出現。”
1989年,周星馳開始涉足商界,成立星煒有限公司,1994年,周星馳又組建彩星電影公司,與導演劉鎮偉合作拍攝《大話西游》。最終,周星馳成為《大話西游》的最大受益者,但彩星公司卻因此破產。“《大話西游》雖說票房失敗,但周星馳此后陸續通過廣告和游戲代言獲利,至少賺了6000多萬港幣。”劉鎮偉說。
1996年,周星馳和朋友楊國輝成立了專拍高質量、高娛樂性電影的星輝海外股份公司,第一部作品是票房超過4000萬港幣的《食神》,周星馳自此也開始向導演、制片人轉型,并陸續推出《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等影片,全球票房已超過20億港幣。
“對我來說,最重要和有價值的事情是什么?其實就是創意本身。”周星馳說。隨著2013年大年初一,周星馳導演的電影《西游·降魔篇》首映,連破最高首映日、最高次日、最高第三日、最高單日等內地電影史14項紀錄,3月《西游·降魔篇》票房破12億元大關,成為華語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周星馳的商業版圖日趨清晰。
上市心聲
在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對話中,周星馳曾開玩笑說自己感到緊張,因為對方是大企業家,還是太極拳高手。如今,周星馳正在向馬云擅長的領域靠近,他轉戰幕后開公司、拍電影、投資電影院、投資企業和買樓拿地,因此稱呼他“周董”更符合身份。“周星馳想當上市公司老板的想法有很久了。《食神》里不是說了嗎――‘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后上市,上市以后再集資!接著就是炒股票!然后再炒地皮!接著再分拆上市’。”《西游·降魔篇》視效總監羅偉豪說,“這些臺詞其實說的就是周星馳的心聲。”
但周星馳的上市夢卻好事多磨,早在2005年,周星馳就準備推動自己控股60%的品記國際(2000年成立,主做廣告、電視劇及明星經紀)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計劃募集資金5000萬港幣,但未能通過上市聆訊。由于再次申請周期漫長,周星馳決定繞開上市程序。2009年6月,周星馳通過一家貿易公司借殼上市,當時,他以3億港幣將自己名下的尖沙咀加連威老道商場售與帝通國際,從而持有24.21%的帝通股份。2010年5月,周星馳出任帝通執行董事。同年,帝通更名為比高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并于5月27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周星馳擁有35.64%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11年3月,周星馳又先后買入1.9億股和2.17億股比高集團股份,合計6105萬港幣,其最新持股量為56.2%,成為比高集團絕對控股股東,“星爺”終于成了周董。
一直夢想打造全產業鏈電影帝國的周星馳,還想把電影院線、衍生品及影視地產做起來。2010年《長江七號愛地球》推出時,比高集團就希望開發3D電影、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品,但未能如愿。目前的比高集團,主要涉及貿易、影院投資及管理、電影娛樂新媒體開發及特許權業務。數月前《西游·降魔篇》的大紅大紫,也讓市場看好比高集團,影片上映前兩個月,比高集團股價漲幅高達82%,周星馳的賬面身家也增加了1億港幣。
實業投資
周星馳很久沒有演戲了,而今的他已不再是那個令人放肆大笑的演員,更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整天忙于開公司,通過實業投資,他的產業鏈模式也逐漸浮出水面。
投資樓市是周星馳造富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在1990年至2006年,周星馳炒樓一直順利,投資回報率高達40%。其中,他以3.2億港幣購買香港普樂道10號地皮,興建四座獨立別墅,市值超過9.2億港幣,斥資5000多萬元收購的灣仔皇后大道東鉅芝樓,樓價已升至近1億港幣,而他此前投資的山頂普樂道的豪宅,市值也超過8億港幣。
目前的比高集團主要涉及三大產業,其中電影以及多媒體制作業務,由周星馳負責;知識產權及品牌業務,授權產品及網絡游戲,由公司營運總監陳英祺負責;還有則是擴展電影院線業務。據悉,比高集團已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2015年前投資拍攝10至20部電影,單部電影投資成本在3000萬元以內,其中,比高集團投資占30%~70%。
電影院線則是周星馳的另一大目標,他計劃在國內二三線城市投資多家電影院。此前,比高集團已與中華影業簽訂協議,計劃成立合資公司,比高集團持股70%。據悉,比高集團目前已斥資超過3000萬元在珠海、重慶、上海等地投資五家影院。2011年4月,比高集團并購“越界影院投資公司”和“嘉裕影院管理公司”,周星馳擁有51%股份,成為當時擁有三家影院的越界國際影城董事長。
越界國際影城總經理張樾認為,周星馳在商業上嚴謹而低調,通過投資顧問團隊,在合作達成前對國內二三線城市的連鎖影院做過市場調研。“2012年是把總數變為10家,由越界負責運營,按影城一個座位1.2萬元的建設成本計算,比高集團至少投入8000萬元。”不過,周星馳并未像成龍那樣用自己的名字為電影院命名。“一個企業跟你個人的影響力沒有關系,還得看企業本身是不是做到了生意,是不是賺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2013年2月,周星馳與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在浙江烏鎮西柵景區舉行投資桐鄉烏鎮西游影城項目簽約儀式。這一主題公園以電影《大話西游》為主題,預計總投資20億元。周星馳將持有25%股權,整個項目規劃用地1000畝,將于2013年底啟動,2015年向公眾開放。文化中國傳播集團董事局主席董平認為,西游影城將與橫店的影視拍攝不同,走影視文化、觀光休閑之路,力爭打造為夢幻神秘的東方迪斯尼樂園。對此,外界不乏質疑之聲,認為周星馳是借主題公園之名,行圈地之實。目前,國內80%以上影視基地虧損,因此,周星馳的“大話西游”主題公園如何創造奇跡,顯然挑戰重重。
近日傳來消息,比高集團已收購內地主流院線時代今典,比高集團在內地擁有的影院從九家猛增至近百家,且擁有自己的院線公司。有專家稱,這場并購將開啟內地影院行業的兼并重組之路。
諸多恩怨
在這個“滿天都是飛機,滿街都是電腦”的世界,當周星馳在“生意人”之路大步前行之時,身邊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爭議與反目的各種傳聞喧囂塵上,就如“凌凌漆”的那句臺詞:“以為可以講點感情,沒想到還是一筆買賣。”在與他合作過的某些人口中,周星馳的形象與自己演過的“食神”驚人地契合。
銀幕上的周星馳人見人愛,商場中的周星馳卻并非如此。1996年成立并拍攝了《食神》的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在香港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辦公環境十分簡陋。而今,星輝公司旗下藝人張雨綺、黃圣依等已離開星輝,曾經的創業伙伴楊國輝,此后和周星馳反目成仇并出走,使得星輝公司成為了周星馳徹底的家族企業。周星馳追求完美的個性,或許是星輝公司創辦多年,始終維持有限格局,未能成功擴大規模的根源。
“周星馳和很多人的矛盾都是在創作上的摩擦,而不是因為錢和利益。”周星馳的搭檔、香港音樂人黃英華評價說,“他學東西很快,一下就能超越你。這會讓很多原來指導他的人難以接受。我跟他合作《喜劇之王》時,他對音樂什么都不懂。到《少林足球》時,他已經頗有研究。等到《功夫》時,很多音樂已經是他創作了,現在的他成了最懂音樂的電影導演。”《西游·降魔篇》視效總監羅偉豪也說,“很多人跟周星馳在合作方面會有問題,原因就是他的要求太高,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定案。現場攝影經常問我,攝影機擺哪里?我說怎么知道,你問周導演,就這樣,很多人受不了就走了。”
周星馳一直不肯說出和合作者的恩怨過節,只承認自己在商業操作上犯過的錯誤。“像《長江七號》,后續衍生產品是可以進一步開發的,但我們做得不好。現在相關團隊已經找到了,我希望《西游·降魔篇》的后續產品可以做得好一點。”多年來,周星馳一直很清醒:周星馳品牌、周星馳模式、周星馳公司,這是三樣不同的東西。觀眾喜愛周星馳的電影,這個品牌符號價值無上;周星馳有獨特的電影模式,但在電影工業里他仍然是個體戶,他的規模化、可復制性和持續性是有局限的;周星馳的公司,則還在探索經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