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談了發現自己的優勢,這一篇,我們來談談敬畏之心。
最近有弟子來看我,和我說起因為工業化而帶來的心智模式的改變。他說,每隔半個月,就會聽到某一種食品又變成了一次化工產品的科普,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到最近的毒雞蛋和毒面條?!澳欠N所謂的簡單的創新思維,能應用到食品、醫療和教育這些跟生命有關的領域里嗎?”他問。
我說,這就是線性的因果思維啊,是工業化的一個特點——給出命令,得到結果,速戰速決。工業跟農業相比,產能大大提高,速度非常快,過去生養一只雞起碼幾個月吧?現在呢,雞是不落地的,很多雞從出生的時候,就長在廠房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拿燈照、打激素,20天就出,可以精準地控制到以天為單位的出欄。所有的亂象,其實都違反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對系統的敬畏。于是,貪婪的起源就在于失去對系統的敬畏,以及對效率和效果的無節制的追求——本來這一次解決了一個問題,挺好,要是用更極端、更具創新的手段,能不能夠解決更大的問題?這種思維模式,就是一個貪婪疊加的過程。
有人和我說起過小說《狼圖騰》,這部小說闡述了一種草原生態系統:草原的年輕人以最狠的方式把狼打得一只都不剩,看上去解決了好多問題——放牧的時候不擔心狼了,但是狼一旦消失以后,后果一點一點地顯現出來——兔子無節制地繁衍,導致整個草原上到處都是兔子洞,好多馬腳崴了就廢掉了,而旱獺繁殖得也非???,當旱獺洞越來越多的時候,蚊子也越來越多,大量聚集在旱獺洞里。夏天,整個的草原上就出現了蚊災,所有馬的身上都像披了一面氈子似的,一頭頭活活地被蚊子叮死。最意想不到的結果是草原人口的膨脹,牧民早晚都不用趕狼了,有大量的精力繁衍后代,當一塊土地上靠牧業不再能養活牧民的時候,就只能離開草原,這樣,整個草原就毀了。這時候年輕人才明白,狼是草原的守護神。
這位弟子問我,食品添加劑所引發出來的危害,在國外為何沒有那么嚴重呢?我說,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中,缺乏了一種“敬畏”。在歐洲一些國家一直傳承著一種節制的力量,那是由三道防線組成的:第一道防線是人的信仰——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這就是底線,一種心里習慣;第二道防線就是道德,它是別人對你的評判和自己內在道德規范的結合,本身還有個自動懲罰機制;最后有一道,就是法律。有此三道防線,你還敢越界?而你看看我們食品工業里頭,從業人員信仰什么、敬畏什么?
如果沒有內心的敬畏良知,最終就會變成法律跟刁民之間貓抓老鼠的游戲了,再完善的法制體系下都有人作奸犯科。法制的不健全,的確是我們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但是不以人內心的重建為前提,片面地強調這種外在的強制,那種重建是沒有效果的。而且,當人們只是為了規避法律,會形成權力尋租,最后導致了整個社會成本的增加。
這位弟子說,呼吁更嚴格的管制,增加違法成本,這肯定是有用的,但是用處真是很有限的,“最重要的是內心的那些條款——自己給自己擬定的這些條款?!蔽艺f,非常對,但怎么來形成這些條款呢?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是被商業綁架的,比如,無所不在的廣告——廣告商為了賣產品和服務而過度強化無所畏懼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們會無所顧及、無所敬畏,這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
我有一位弟子,他是臺灣一家著名廣告公司的策劃總監。我曾問他,作為一個廣告人,由于商業的需求,你們賣掉了很多可能人們不需要的東西,你會感到愧疚嗎?他的答案是:“當然會,75%的資深廣告人在內心里是有懺悔的?!蔽矣X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