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赴中關村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在科技創新中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講話為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就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我市科技創新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科研能力不斷增強,成果豐厚,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但也存在政府與市場同時缺位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借鑒國外經驗,對我市實現創新驅動的戰略目標尤為重要。
本市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研發投入高、產出低。2012年我市研發經費支出106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占GDP的5.95%。這種投入水平不僅在全國保持前列,也高于發達國家水平。但從產出來看效率較低。2008年美國硅谷創造的GDP占全美國的5%,而我市2012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僅占全市GDP的6.9%。這一產出水平與我市較為集中的科技資源相比極不相稱。
企業創新能力較弱。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標是研發投入強度,即研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按照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標準,低于1%是缺乏創新能力,在1%-4%之間是創新能力中等,高于4%是具有國際競爭力。2011年我市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1%,整體創新能力剛剛邁入中等門檻。企業專利申請量也是衡量創新能力的指標。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申請專利數占全市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來看,我市2012年為21.9%,低于上海的30%和廣東的38%,更低于美國的90%。這說明我市企業的創新意愿較為薄弱,遠未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科研院所使用更多資源,但研發效率低于企業。2012年,科研院所使用了全市60%的研發經費和57%的研發人員,企業使用了40%的經費和43%的研發人員。但在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中,科研院所僅占26%左右,企業則均占59%;在成交的技術合同中,以企業為賣方的成交額占總成交額的96%,而科研院所占比不足4%。
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缺乏合作,產生“孤島現象”。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導機制,使科研機構的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閣,不能進行市場轉化;另一方面,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急需核心技術,嗷嗷待哺,卻不能有效利用科技成果。政府和市場的共同缺位導致了科技成果被困在科研院所的“孤島”之上。2012年,我市限額以上研發項目中,獨立完成的占77%,與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的占12%,與企業合作完成的僅占6%。阻礙技術與市場結合的關鍵問題在于二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制度設計,使得研究項目不能與市場接軌,市場也無法發現研究成果的經濟價值。在實踐中,企業多是請專家進行講課,或者委托科研機構進行單項試驗,沒有進行長期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合作。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創新體系中,科研院所和企業各自為戰,并且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普遍不高,科技成果轉化體制不暢。
國外政府促進科技創新的做法
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分工合作,共同形成一套創新體系。科技創新一般包括三個階段: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基礎研究階段主要進行理論研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美國的基礎研究由聯邦政府及各基金會資助;在應用研究階段,由科研院所和市場共同參與,對基礎研究成果進行工程轉化,解決理論成果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技術問題;試驗發展階段主要由企業進行,提高產品的實用性、耐用性,并迎合市場需求,甚至像蘋果手機那樣創造需求。企業每年也會資助與其業務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樣,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形成一套高效的研發體系。
政府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促進產學研融合。美國上世紀80年代之前,也存在科研院所專利管理僵化、轉化率低的問題,后來美國政府通過“拜耶--杜爾大學與小企業專利程序法”、“小企業創新發展法”、“全國合作研究法”、“聯邦技術轉移法”等一系列聯邦法案,允許科研機構和企業對聯邦資助的研究項目申請專利,并進行商業開發,加強了基礎研究和市場的結合。以色列則規定,科研院所研究經費的15%必須來自企業資助。金融危機后,美、英、法、德、瑞典等國家繼續出臺政策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將技術成果進行商業化。
政府組織重大項目攻關,并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美國政府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時,充分利用現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并利用市場機制對技術進行推廣。例如美國1961年實施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全部采用現有技術,委托給公司進行研發和生產,并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對技術進行綜合利用和深度開發,隨后一些技術又進入民用領域。阿波羅計劃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14,其產生的專利至今對全球經濟仍有重要影響。
通過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國外經驗的比較可以看到,政府應當做好政策制定工作,一方面激發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搭建科技與市場之間的橋梁,把科技資源引入市場中,再讓市場發揮基礎性配置作用,發掘科技資源的經濟價值。只要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讓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同時發揮,就能為我市創新工作帶來巨大突破。
提高本市科技創新效率的
政策建議
給予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權。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力度,簡化審批手續,盤活存量科技成果。二是允許科研院所以資金、技術、人員等多種形式與企業進行合作。雖說我市市屬科研院所只有不到22%,但是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自主創新的歷史機遇,勇于突破,先行先試,加大對市屬科研院所的改革和支持力度,形成新的機制,走出一條以小搏大,帶動央屬科研院所成果落地轉化之路是完全可能的。
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活動。一是設立針對企業的科研基金,在科研課題的選擇上,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確定科研課題,并對科研成果的經濟收益進行評估。二是建立科研風險共擔機制,引入擔保、商業保險等共同分擔科研風險,形成科技創新“共舞”機制。
政府發揮平臺作用。一是建立科技成果網上查詢、展示平臺,為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提供交流合作機會。二是培育專業中介機構。促進科研機構、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之間的信息交流,逐步培育出針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法律、會計、創業服務、談判等專業中介組織。
組織重點行業進行科研攻關。廣泛聽取行業協會、技術聯盟和企業意見,對我市重點行業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進行篩選,政府組織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共同進行科技攻關,推動行業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作者單位: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