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和任務需要付出更加艱巨的努力。“十二五”后半期推進《綱要》實施,要持之以恒貫徹落實好“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確保《綱要》目標如期實現和各項任務圓滿完成,推動首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日前,在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上,市發改委主任張建東代表市政府做《關于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報告》(簡稱《報告》)。這是本市自“十一五”以來第二次依法對五年規劃進行中期評估。
主要目標和任務總體進展良好
《報告》對本市“十二五”以來的主要目標任務進展情況的評估結果進行了梳理。《報告》說,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提出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總體進展良好,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轉型發展等重大理念得到落實,首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取得新成就,轉型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一是主要指標完成良好。從評估結果看,《綱要》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情況總體良好。從25項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除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的比例停止使用外,其余24項指標中有20項提前完成或達到中期時間進度要求,占全部指標的83.3%。其中,13項約束性指標中有11項達到或超過時間進度要求,再生水利用率指標慢于進度要求,耕地保有量基本達到進度要求。11項預期性指標中有9項達到或超過時間進度要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略低于規劃目標要求。從指標類別看,創新發展3項指標中,均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總的來看,指標完成情況呈現三個特征:一是反映經濟結構優化和資源產出效率的指標完成情況好于經濟增速指標,全市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經濟增長正從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創新類指標全部超額完成規劃目標,顯示出創新投入持續加大,創新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三是社會保障指標和節能減排指標整體完成情況良好,反映出民生保障不斷加強,資源節約利用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重點任務推進順利。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本市堅持把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結構調整,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內需拉動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創新勢能加速積累。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在全國率先實施主動調控,服務經濟、知識經濟、首都經濟發展壯大,首都經濟特征更加彰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更趨合理。產業空間拓展優化。
社會建設全面推進,民生福祉顯著改善。本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惠民利民導向和共建共享原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的包容性進一步增強。社會管理創新深入推進。
文化發展充滿活力,首都文化日益繁榮。發揮全國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首都文化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古都風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更加豐富。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市管理明顯加強。本市圍繞率先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目標,把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作為重要著力點,推動城市建設重心向發展新區新城轉移,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布局逐步優化。市民出行條件不斷改善。城市運行保障能力增強。
生態建設力度加大,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本市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努力使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環境治理扎實推進。綠色空間大幅拓展。
改革攻堅扎實推進,發展活力不斷釋放。本市圍繞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實施年度改革意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服務型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教育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區域合作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大幅拓展。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加快編制,環渤海合作發展協調機制開始建立,高水平、多層次、寬領域的區域合作逐步形成。
《報告》說,總體看,經過兩年多努力,《綱要》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同。
《報告》同時指出,當前首都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一些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新發展形勢下尤需關注。這也對今后兩年《綱要》的實施和首都長遠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一是人口資源環境的約束矛盾仍然突出。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深層次矛盾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三是城市功能布局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很多。
確保《綱要》目標
如期完成的舉措
《報告》說,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和任務需要付出更加艱巨的努力。“十二五”后半期推進《綱要》實施,要持之以恒貫徹落實好“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確保《綱要》目標如期實現和各項任務圓滿完成,推動首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著力優化和提升城市功能。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治理效能為重點,加大統籌力度,推動城市由“單中心聚集”向“多區域支撐”轉變,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優化疏解中心城區功能。嚴控中心城區大型公建項目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張。統籌舊城保護和人口疏解。推進中心城區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向郊區發展。拓展完善新城功能。細化各新城的功能定位,完善差異化發展政策,引導資源要素按照新城功能定位優化配置,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推動業城均衡發展。全面落實第二階段城南行動計劃和西部轉型發展實施意見,加快城南振興和西部轉型步伐。探索產業升級、農民增收、人口調控與環境改善相統一的城鄉結合部改造新途徑。以重點鎮為龍頭,以產業為先導,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小城鎮建設。擴大新型農村社區試點范圍,加快城市管理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持續提升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加大交通治堵力度。不斷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完善中小河道治理任務。合理調控人口規模。實施重大項目建設人口評估制度,嚴格產業準入,依法有序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積極引導人口合理布局。
二是下更大力氣改善環境質量。以治污建綠為重點,用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著力構建清新、秀美、宜居的綠色家園,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力改善空氣質量。全面落實清潔空氣五年行動計劃和新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加大機動車污染治理力度。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耗強度下降“三級雙控”機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中心城80%居住區出行500米可達公共綠地的目標。全面落實垃圾處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完成47座再生水廠建設任務。
三是堅持不懈地推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努力增強首都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發揮首都創新資源密集優勢,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集中力量建設中關村示范區。推動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結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進一步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大力推動國家服務業中心城市建設,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興人文服務業,積極打造“大旅游”產業鏈,促進生活型服務業優先升級和規范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提升“北京服務”品牌影響力。落實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壯大一批產業集群,強化實體經濟作用,提升首都核心競爭力。抓住有力契機,把環保產業打造成服務全國、引領全國的重點產業。強化消費拉動作用,努力構建多層次、多熱點支撐的消費格局,積極擴大信息消費和外來消費。把握智慧城市建設機遇,培育信息服務業新增長點。鞏固投資支撐作用,提高民間投資比重,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優化高端產業布局。促進優質要素按產業園區定位分類集聚。提高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產業集聚度和特色化發展水平,加快四個產業發展新區建設步伐,盡快形成新的產業支撐。統籌新機場周邊京冀兩地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高標準規劃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四是以更大勇氣深化改革開放。注重總體規劃和整體推進,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為轉型發展增添持續動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設現代服務型法治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最大限度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實施細則,深入挖掘民間投資潛力,釋放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大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市場化建設項目實施。加快國有資本證券化步伐。推進社會領域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步伐,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產業化改革。深化農村體制改革。深化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繼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保有量不突破2205平方公里的規劃目標。構筑開放發展新格局。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積極推動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出臺實施,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建立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加快區域合作步伐。
五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切實完善改善民生的各項制度,大力擴展基本公共服務,健全社會管理體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整合銜接。擴大基礎教育資源供給,推動高校協同創新和質量提高。深入推進醫療資源結構優化和布局調整,努力形成方便高效的就醫格局。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大力度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社區規范化建設,增強社區服務和自治功能。深入推進“平安北京”建設,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市人大提出四方面意見和建議
市人大財經委審議認為,《綱要》實施兩年來,市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總的看,市“十二五”規劃總體進展順利,《綱要》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市人民政府對《綱要》實施情況的分析和評估是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的。
市人大財經委同時指出,通過對《綱要》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市人大財經委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是科學合理安排經濟增長預期,著力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在適當調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預期的基礎上,加強全市的統籌協調,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為首都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充分的資源和空間。注重產業功能與城市功能的匹配銜接,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調整、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激發創新活力,大力發展首都功能性產業。
二是盡快啟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訂工作,統籌推進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目前本市現行的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相關數據和指標已和當前現實情況有了較大偏離,應盡快啟動修訂工作。緊緊圍繞符合首都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的發展模式,統籌配置城市各項功能,綜合運用規劃、土地等調控手段,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功能過度集中的問題。積極探索一條促進經濟增長和完善首都功能有機協調的新路子。
三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要求,加快制定本市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構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密切關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努力做好城鄉居民增收工作。
四是繼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促進尊重市場規律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機協調。結合本市實際,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關注國家有關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國家對北京發展的政策支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落實各項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破除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切實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