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要鳳凰的、縫紉機要蝴蝶的、手表要上海的、結婚首飾要老鳳祥的……”曾幾何時,不光是地道的上海人,就連全國各地準備結婚的年輕人,在添置結婚用品時,都會開出這樣一張購物清單。單子上,絕大部分都是“上海制造”。
那些歲月里,大白兔、冠生園、茂昌、白貓……,聞名全國的上海品牌幾乎涉及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很多上海老品牌被全國人民公認為品質的保證、潮流的代表。
世紀更迭中,這些老品牌有的已渺無聲息,有的艱難生長,而有一些卻煥發了勃勃生機,今天,讓我們走到它們的背后,聽聽那跌宕起伏的故事。
輝煌和沒落
5月初,由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東方品牌文化發展促進中心評出的“特殊榜單”——2012年度上海十大品牌、十大品牌新聞事件和十大品牌領軍人物在滬發布,其中上海十大品牌是:銀聯、東方航空、綠地、上海電氣、金橋集團、攜程、春秋旅行社、振華重工、老鳳祥、永達汽車。
按“十大品牌”創立的時間來分析,最早的是老鳳祥,于1848年創立。其余九大品牌絕大部分是改革開放后涌現出的新品牌,其中又分兩個時段,一是改革開放之初,如春秋旅行等;二是浦東開發開放之際,此時上海品牌發展進入快車道,綠地、金橋、振華、永達等均在這一時間創立。
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冬生解析“十大品牌”的共性說,這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都很高,如成立才10年的“銀聯”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銀行卡品牌,綠地則邁入世界五百強行列。
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占據“十大品牌”的半壁江山,另有幾家為外資或中外合資,僅有春秋一家屬于民營。
與以前的“上海制造”基本屬于制造業或輕工業等不同,新“十大品牌”中出現了旅游、汽車服務、航空運輸等新行業,這與上海推進結構轉型、提升三產能力有關。
“品牌是一定要小心維護的?!睂τ凇吧虾F放啤钡那熬?,上海家化佰草集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震表示,過去上海許多著名品牌的深刻教訓就是不精細維護,產品和服務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最終被消費者拋棄。
上海1843年開埠后,在很短的時間里成長為遠東第一大都市,繼而又成為遠東第一大輕工業基地。在1930年代,上海的工業發展達到頂峰?!渡虾Mㄖ尽酚涊d,當時上海的工業產出接近中國的一半。
開埠至今的170年間,上海成為中國品牌的沃土。隨著時代洪流的激蕩,諸多名牌在這里誕生,繼而在這里被遺忘。
在上海誕生的名牌有多少,難以精確計數。據《上海通志》的記載,創始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的百年老店,1995年尚有73家,其中經營日用工業品的有18家。比如,1667年的曹素功墨苑、1789年的王大隆刀剪店、1807年的吳良材眼鏡公司,1864年的亨得利鐘表商店,1918年誕生的冠生園。
一戰后,外資重新涌入,華商受到劇烈沖擊,即便如此,上海的重工業企業依然大量出現,一批名優品牌由此而生,如佛手味精、華生電扇、華成電機、美亞真絲被面、章華呢絨、回力球鞋、大中華輪胎等。其中“鴻翔”旗袍為中國奪得芝加哥世博會絲綢旗袍“銀質獎”,蔡元培為其題詞“國貨津梁”。
自1970年代起到1980年代中期,三轉一響的“老四件”逐漸成為國人結婚的標配。上海的輕工品牌又一次獲得爆發,手表制造業甚至一度成為上海市財政的重要來源。
然而,這次復興只是因計劃經濟下的供給短缺造成,并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在1980年代中期上海的手表制造陷入衰落,1990年代初期,自行車、縫紉機逐漸衰落。相反,廣東、福建等地輕工產品逐漸崛起,大量新品牌涌入市場。在市場新銳以及海外品牌的沖擊下,很多國營老品牌舉步維艱,甚至成為政府財政的包袱。因此,永久、鳳凰、冠生園等很多老品牌企業進行了改制。
上海開開集團握有如開開制衣、鴻翔制衣、龍鳳旗袍、亨生、第一西比利亞、藍棠、博步、雷允上等品牌。由于開開集團曾經在合資中遭受過挫折,因此對投資者頗為警惕。旗下龍鳳旗袍曾幾次嘗試引入投資者,均以失敗告終。
上海中華老字號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老字號背后的經濟價值依舊非常巨大,要振興老字號,一定要責任明晰,找到有思路、有干勁的人去經營?!昂芏嗬献痔柶髽I運營不佳主要還在于機制問題,而民營企業有股權等激勵措施,兩者相比,企業員工的效率、積極性高低立現。而那些當初已經成為財政包袱的老字號,完成改制后就開始盈利?!?/p>
以時尚名義復出
1月的上海,當音樂圈“文藝男青年”方大同推著永久C復古自行車的照片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時,大概沒有人會質疑兩者之間勾勒出的和諧美感。
包括永久在內,一個多世紀以來,上海的十里洋場聚集了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民族企業。上海制造不僅是“自力更生”、“精工高質”的代名詞,更引領了幾代人的生活風尚。
然而,當全球化大潮向我們涌來時,上海老字號、老品牌似乎迎來了一個壞的時代。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同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這個時代的人們對經典心懷敬意和情感,又隨時準備嘗試全新的事物。
永久自行車的自我革新,是上海老品牌積極轉型、力求復興的縮影,類似的故事還在回力球鞋、百雀齡等等老品牌身上上演。
1898年,廣生行(上海家化前身)創始人馮福田創立“雙妹”品牌,致力將其發展成為備受女性追崇的美妝品牌,并憑借一款粉嫩膏斬獲舊金山巴拿馬世博會金獎。
2010年,全新“雙妹”品牌回歸,以“高端跨界時尚”為定位,試圖復蘇上海名媛文化。這是上海家化最高端的一條產品線,一塊“雙妹”香皂標價220元,一瓶香水接近千元,直接同國際高端品牌叫板。
而在此之前,上海家化推出中端品牌“佰草集”。七年后,這一中草藥概念護膚品牌實現贏利,如今已經成為支撐業績和利潤增長的最大砝碼?!半p妹”,或許是下一個“佰草集”。
誕生于1927年的“回力”,曾經是體育專業運動鞋的代名詞。當時,一雙回力鞋的價格相當于三分之一的月工資,幾乎是一種奢侈品。但隨著外國品牌的進入,“回力”一度銷聲匿跡。2000年,老回力整體破產。2008年,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穿著回力鞋WB-1現身曼哈頓,將回力鞋推向時尚前沿。在定位全民健身和大眾體育并獲得成功后,回力鞋搭乘復古風潮,實現向終端專賣模式的轉型,并成功將專賣店開進大城市一線商圈。如今,“回力”已經開發出四個品類共200多個系列,5000多種款式。
在眾多老品牌中,上海牌手表也可算得上是最有檔次和腔調的回憶了。
早在一個世紀前,上海人就可以在“亨得利”、“亨達利”這些鐘表大店里見到來自瑞士、德國、英國的手表。上海特有的租界文化和“克勒”消費群,也催生了上海灘一批精于鐘表修理的能工巧匠。1955年9月,在上海江陰路一間簡屋內,來自28個單位的58名能工巧匠,以一只瑞士“賽爾卡”手表為參照,終于摸索試制出了18只印有“中國上?!弊謽拥氖直?,三年后,上海手表廠建立,作為中國第一家機械表制造工廠,當年就生產手表1.36萬只。也是在這一年,上海市工業產品統計表上第一次出現了“手表”一欄。
由于市場供應有限,上海牌手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了身份的象征。當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資是30元,一只上海牌手表賣120元,而且必須憑手表券方能購買,因此腕上戴有上海牌手表,連走路都會無比神氣。
但到1980年代末,日本電子表大批涌入,憑借親民的價格和新穎的款式迅速占領市場。國產機械表就在一夜間從云端跌落谷底,許多廠子破產倒閉。上海手表廠在2000年改為股份制后,走上了機芯制造的代工道路。
就在“上海牌”幾乎快要淡出集體記憶的時候,2005年,上海手表問世的第50年,上海牌帶著50只售價10萬元的陀飛輪紀念金表高調回歸,很快被預定掉十幾只;其余500只標價1800元的普通多功能表也在一個半月后售罄。此前,數千只原機芯經典上海牌手表在香港被搶購一空,每只標價1980元。而上海牌手表最近一次密集出現在媒體上,是去年底推出的一套標價29999元、限量99套的“梅蘭竹菊”紀念版自動機械表。
從120元到10萬元,“上海牌”的回歸路徑顯而易見:國產手表也能成為奢侈品。上海表業總經理倪海明表示,“上海牌”陀飛輪手表的主要技術指標與瑞士名表非常接近,價格卻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因而吸引了追求高端工藝且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消費群體。
2010年,上海永久迎來了一支年輕的設計團隊。十來個橫跨工業設計、建筑、網絡設計、平面設計和廣告等專業的80后,試圖把環保時髦的騎行風潮從歐洲帶往中國。要讓年輕人重返單車時代,首先必須讓外型夠搶眼。于是,傳統的永久車幾乎被拆了大半零件,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100多種車身顏色被調和嘗試,最后選定效果最棒的——歷經70年的歲月洗禮,上海永久終于憑借“永久C”系列再次贏得矚目。
永久C的定位十分明確,所有熱愛自由、崇尚健康生活的年輕人,都是目標消費群體。因而從產品的設計、制造到推廣、銷售,都選擇了年輕人最熟悉和熱衷的路線。新車圖樣通過社交網絡在年輕人中被瘋狂轉發,復古、簡約、純粹的造型獲得了一邊倒的贊譽;同時,永久C千元的價格定位,在營造差異競爭的同時,為自己賺足了話題。隨后永久C淘寶店上線,不到半月,首批生產的500輛車銷售一空,更多車主在網絡上傳送、分享自己的照片。
既然不可能重寫“一人一車”的時代神話,那就打造一種至簡至善的生活方式吧?!拜p客”是永久C為喜愛騎車的人所打造的一個開放概念,它可以被每個人解讀:“輕客”可以是文藝的,運動的,可以是返樸從簡又不失品位的,可以是快節奏城市中的慢生活……當新青年們談論永久C時,他們其實是在談論一種經典、時髦、環保和中國創造的態度。
而在5月初開幕的城隍廟春季廟會上,一項創新亮點“上海老百貨”受到市民的青睞。玻璃柜臺中全是耳熟能詳的“上海制造”:百雀羚、友誼雪花膏、裕華香皂、蜂花洗發水、蛤蜊油、回力球鞋……柜臺上方還拉出一根鋼絲繩,用大夾子夾著兩張賬單,再現了20年前百貨商店里收銀的場景。
新陳代謝是市場所驅,任何品牌都要經受適者生存的考驗。當我們回望成功殺個“回馬槍”的老品牌時,發現他們毫無意外地存在著一個共同的DNA——創新。這些企業在順應市場,積極改變,不止是復古,不止打感情營銷牌,而是用新創意、新產品讓老百姓美好的品牌記憶成為產品的附加值。
業內專家表示,對今天的新生代來說,擁有新款蘋果手機、轎車的歡欣,遠遠比不上父母當年擁有海鷗牌照相機、鳳凰牌自行車的喜悅。但老品牌口碑相傳的優勢總有一天會消失,“吃老本”是行不通的。時尚與創新,才能使老品牌變成潮品牌。
復興之路
上海經信委都市產業處處長林藝說,老品牌的生存狀況大致有三類,一類是繼續保持行業內的優勢,老百姓比較認同;另一類現狀不大理想,雖然還在市場上銷售,但影響力根本無法和以前相比;第三類,產品已經不銷售了,品牌只存在于記憶中。
林藝稱,目前已經發布《關于加強品牌建設的若干意見》,第一批有23個重點推進的品牌,包括英雄、上海手表、大白兔、老鳳祥、第一鉛筆、紅雙喜、鳳凰和上海家化的佰草集等等。
日前發布的《2012年上海消費品市場品牌綜合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基于消費者認知的品牌綜合評價,在“時尚生活類”共16個品類消費品的各前十名,共計160個品牌中,上海本地品牌僅有12個,“上海制造”不足一成。12個上榜的上海品牌中,有5個是珠寶首飾,4個是童裝,另外3個分屬護膚品、手表和奶制品。
整體而言,上海品牌缺乏突破,尤其是在高端消費領域還沒有產生本土有影響力的品牌。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韓中和表示,“要喚醒老字號品牌,首先要激活老字號企業的活力,關鍵是激活企業家精神。”
上海交通大學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陽認為,上海老字號產品開發,不能僅著眼于功能性,還應向更高的需求層次提升。而老字號企業發展,還需在營銷上創新。“一些老品牌由于長期缺乏有效的傳播和溝通,老粉絲漸行漸遠,新粉絲還未形成,以致其傳承受到阻礙。上海老字號品牌的復興,需抓緊在消費者的代際之間實現傳承。社會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時代,老字號品牌要研究年輕消費者群體接觸媒體的習慣,為品牌提供更多傳播手段?!?/p>
“品質老化、機制老化、消費群老化,是阻礙老字號發展的最核心原因。老品牌的新生需要解決老品牌和新生命的對接。做得好的上海老字號,都是做出新意的企業?!表n中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