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和中國電信聯手研發的一款類似微信的即時通訊工具——易信將于近期發布,不過,也許是想一鳴驚人,也許是底氣不足,此前,這兩家大佬都很低調。這讓易信的前途平添幾分變數。
知情人士稱,易信這款產品,除具備基本的用戶點對點以及群組聊天功能外,還有固話留言、手機聯系人之間免費短信聊天等功能。為此,中國電信與網易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控股比例各占五成,網易負責產品研發和運營,中國電信負責渠道預裝和市場拓展。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網易和中國電信,一個是互聯網企業,一個是傳統通訊企業,兩家走到一塊,自然是各有各的小九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個要數據管道,一個要OTT平臺。
此前,同為互聯網企業的騰訊單槍匹馬搞微信,遭到幾家通訊運營商擠兌,特別是中國移動帶頭起哄,大肆渲染微信占用大量信令資源,鼓動微信收費,好從中搭車漲價。網易要想放心地搞易信,必須拉上一個有數據通道的通訊運營商作為靠山,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只需與通訊運營商聯手彎道超車。
對中國電信而言,眼看著中國聯通與騰訊搞起了微信沃卡,雖說也有翼聊在手,但難成大氣候,又苦于在OTT技術上是一個門外漢,必須找一個互聯網企業作為合作對象,搭建一個“過頂傳球”的平臺,在移動互聯網世界占有自己的地盤。
而且,中國電信這幾年一直在倡導“去電信化”,宗旨是完成基因再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被邊緣化、不淪為單純的數據管道,希望構建起一整套與移動互聯網大勢相匹配的全新渠道和運作模式。此次與網易合作推出易信,則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于是,中國電信和網易一拍即合,各取一個字,聯手搞起了“易信”,強調信息交互之意,欲與微信抗衡。
有道是“大種出大苗”,兩個龐大的IT企業混搭在一塊,搞出一個新玩藝,必定是膀大腰圓,氣壯如牛。已有業內人士斷言,網易會把注冊用戶與易信用戶打通,并在易信界面定時推送相關資訊。而中國電信則可以借機在原有用戶基數上迅速擴大規模,形成粘性較高的用戶群體。網易還有可能與IPTV對接,支持智能終端與IPTV之間的免費語音交流。而在OTT平臺上,易信支持發送信息到離線聯系人,以及給固話用戶語音留言,其中與固話相關聯的功能,將是微信和飛信都望塵莫及的。
雖說易信起步晚,而微信正如日中天,眼下已有5億客戶攬入懷抱,易信要在短時間內與微信爭天下,有點力不從心。但是,在追夢的時代,一切都有可能。有人說,網易CEO丁磊是IT圈內出了名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這一回,他可能見著“兔子”了。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易信必須破解橫亙在面前的兩大難題,才能在微信強大的氣場壓力下求生存謀發展。
其一,差異性弱,同質化競爭難。易信除了在短消息和語音留言功能上是亮點外,其他功能與微信相似。而易信本身并無過多涉及社交領域,跟在微信后面亦步亦趨,落入同質化競爭窠臼。沒有核心競爭力,難以出奇制勝。
其二,利益之爭,易生內訌。翼聊和易信的背后,其實是電信與網易之間可能存在分歧的表現,一個是電信化,一個是互聯網化。易信開通后,隨即會發生翼聊與易信“左右互博”的新問題,市場此消彼長。在中國電信和網易這個“后組合家庭”中,翼聊更像是個“拖油瓶”,與易信該如何相處,“奶水”如何分配?
通訊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鮮有成功范例。在電信運營商目前缺乏網絡應用推廣經驗的背景下,網易會憑借技術上的優勢主導易信的走向,如果雙方的合作方向模糊并且生變,主導預裝和渠道分發的中國電信很可能會翻臉,隨時都可以關閉接口“卡脖子”,對此,網易應有反制應急預案。只要易信的服務器還在電信運營商的機房里,只要網易還在使用運營商的數據通道,它就沒有自由之身。如何妥協,如何迂回,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