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作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應當發揮“排頭兵”的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基層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在科學規劃創新、節約集約創新、執法監管創新、信息管理創新和執業隊伍建設創新等五個方面,實現管理突破,開創新格局,促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創新
國土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石,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化同步”重大部署,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要求繼續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僅是區域國土資源管理的“前沿陣地”,還是投身于“美麗中國”建設的“排頭兵”。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等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理念的運用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成敗。而我國的現狀卻是“正處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巨大資源需求,同時,資源供給的剛性制約在不斷加劇。而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1]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做好基層國土資源管理?筆者認為,應當把握以下幾個重點,采取應對嚴峻形勢的有效措施,形成保護國土資源和優化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促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把握科學規劃重點,在新城鎮建設上力求新景象。科學規劃土地利用布局,是建設新型城鎮的重要依據,有利于提升新城鎮建設品位和管理水準。在新型城鎮建設過程中,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以本區域“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為契機,按照用地集約、居住集中、產業集聚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斷優化基層區域內的空間布局實行用地集約高效化管理,有效整合土地資源。正如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所指出的“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城鄉建設用地調整利用,不斷完善和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優化城鄉土地利用布局和結構。”[2]應當借助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綜合整治、良田工程等平臺,不斷鞏固基本農田建設成果,為新型城鎮建設挖掘建設用地指標。應當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國土資源管理的全過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大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促進人地和諧,建設美麗中國。
二是把握節約集約重點,在用地保障上力求新突破。根據2012年3月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一2015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到2015年,新建4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經整治后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級,糧食畝產增加100公斤以上。”[3]對于這一任務,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必須站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破解資源管理難題的高度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節約集約長效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形成節約和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的共識,促進本區域土地使用的高效化。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在國家嚴格土地調控的大背景下,不斷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轉變國土資源管理理念,形成依法管地、依法用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良好氛圍,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城鎮閑置土地,盤活城鎮土地資源;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以城鎮化建設為契機,鼓勵農民“上樓”,節約農村宅基地,將宅基地轉化為耕地,提高農業用地資源保障能力。
三是把握依法行政重點,在執法監管上力求新進展。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土地執法動態的巡查力度,探索“二重網格式”的國土資源區域執法管理方法,“以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為單元建立一級網格,以鄉鎮為單元建立二級網格,以社區或行政村為單元建立若干個三級網格。將網格內國土資源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每個網格落實監管責任人,實行執法網格化管理,及時發現、報告和有效制止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4]通過強化執法手段,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各類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違反國家產業政策、污染環境、粗放利用、損害群眾利益等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和無證勘查開采礦產資源行為。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和執法行為,建立從巡查發現到案件受理、立案,一整套手續齊全、程序完整的土地行政執法體系,不斷規范執法行為。要形成基層政府、國土、規劃、執法、紀檢等部門聯合執法監管的強大合力。建立健全執法監察工作制度,完善監察管理運作機制,確保執法監察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四是把握科技手段重點,在管理信息化上力求新跨越。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路徑。按照國土資源部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完善貫穿四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覆蓋土地和礦產開發等領域的網絡信息采集與監測渠道,“逐步實現國土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市場交易信息在國家、省、市三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的實時匯集、動態更新”。[5]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應當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核心,搭建信息化平臺,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推進電子政務,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為管理和決策提供高效和科學的信息服務,提高國土資源戰略決策水平。通過與上級部門的信息共享與網絡連接,對“批、供、用、補、查”多個環節實行動態監管,不斷促進國土資源的信息化、科技化管理。逐步探索土地資源管理網上審批功能,將信息化平臺打造成政策宣傳的工具、百姓辦事的窗口、業務辦理的平臺。
五是把握隊伍建設重點,在服務社會上力求新起色。學習是提升組織管理的重要基礎和根本途徑。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國土資源系統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依法保護和管理土地的水平,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和專業技能,真正成為國土資源管理的“專家”。應當大力倡導服務理念,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對地方經濟扶持產業,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集中辦理符合地方扶持政策、合法經營的企業用地審批問題。嚴格執行征地補償辦法,規范征地行為,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應當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著力解決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全面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機關建設。深化反腐倡廉理論教育和警示教育,營造濃厚的“治腐”氛圍。要深入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工作,進一步推進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全系統思想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
參考文獻
[1]趙延慶.珍惜國土資源搞好生態建設:學習十八大報告心得體會[J].國土資源,2013(1):32.
[2]徐紹史.2013年國土資源工作怎么干:徐紹史部長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部署八大工作[J].國土資源,2013(1):23.
[3]呂苑鵑.國務院批準頒布實施《全國土地整治規劃》[EB/OL].(2012-03-29)http://www.gtzyb.com/yaowen/20120329_5389.shtml
[4]李長生,岳建偉.基于二重網格化的國土資源區域執法監察管理方法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2):28.
[5]蔣文彪.信息化支持下的國土資源管理與創新[J].地理信息世界,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