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到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也逐漸加快,在交通運輸生產工作中,其作為交通生產成果中的重要量化指標,能夠真實的反映出交通生產行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情況。但是怎樣準確的計算出運輸量這一指標卻也是十分困難的工作,在近幾年我國道路運輸經濟格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以及政府部門對于貨物運輸量的統計要求也越來越多,傳統的統計方法已無法真實的反映出運輸市場的現狀,同時也暴露出了諸多的問題,我們必須及時的制定解決對策對其加以完善。文章便對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體系的有效措施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從而詳細的論述了我國道路貨物運輸量的統計工作。
關鍵詞: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1 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得不到保證
1.1.1 樣本替換率較高。現有的道路貨物運輸量的統計方法是在確定地市級樣本量的基礎上計算的,通常情況下,地市所確定的抽樣總體數量可能會有十多萬,貨物行業本身又是有很大的特殊性的,要想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抽中的用戶是很困難的。這是調查任務為了確保任務的完成,就不得不用相同的車型替換樣本,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大大的降低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1.1.2 調查數據不真實。根據規定,所有的調查項目都是應由統計人員親自上門調查的,同時由統計人員填寫各種數據,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運輸管理部門直接將調查表派發給各交通運輸企業,而企業在填表時都是無法客觀并且公平的填寫的,因此存在著采集的數據失真的問題。
1.1.3 調查期限存在問題。通常情況下,被抽中的樣本車輛的調查內容為3個工作日的運輸量,然而很多貨物車輛的一個運次都是要多于3個工作日的,因此這并不是調查完整的一個運次的運輸量,僅僅是3個工作日是無法真實的反映出抽中車輛的運輸信息的,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
1.2 統計指標的涵蓋程度不廣泛
我國現有制度下的統計指標,往往只能夠反映出這個地方在現有的道路規模下的運輸貨物量,它并不能夠代表整個區域的運輸量,更不能代表整個地區的發送量了。由于現階段所確定的抽樣調查方案,都是以省級為單位的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所確定的,在確定省級的樣本量之后只需以相同的比例就可以各市級的樣本量了,之后再根據各子層車輛占有情況就可以確定調查單元了,然后再進行反推從而確定省級的貨物運輸量。這種方法只能單純的反映出此區域內隸屬車輛完成的貨運量以及貨運的周轉量,與真實的區域運輸量是有著一定的偏差的。在某一個區域內,這個區域的貨物并不都是由當地的車輛所運輸的,而當地的車輛也并不只是運送這個區域的貨物,因此要想做好這個區域的場站建設、路網規劃以及經濟建設等工作,統計道路線路的運輸量和貨物的發送量才是最重要的數據。
1.3 對于道路貨物運輸量的統計工作還不夠重視
作為貨物量統計工作的直接責任部門,基層道路管理部門應整治并維護好道路的市場秩序,但是由于基層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較多,其工作重心也大都放在了行業監督以及市場規范等工作中了,通常統計工作都是由一個人負責的,同時他還要應對其他工作,因此在統計運輸量時往往也力不從心。另外,很多領導也并不重視運輸量的統計工作,所以統計員在統計數據時也經常是敷衍了事的,大大降低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2 完善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體系的有效措施
2.1 充分利用現有的統計網絡,多渠道的對貨物運輸量進行統計
2.1.1 建立管轄范圍內的車輛抽樣調查制度。建立這個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清楚的掌握單車的產量和產值以及車輛物耗的效益等指標,在選擇車輛抽樣的調查方法時建議選擇居民生計抽樣調查的方法,在確定選中的樣本戶后,就不能再隨意的變動了,同時還應定期對樣本戶進行充分,以保證樣本資料的準確性。另外,還應做好對樣本戶的培養工作,幫助他們更加客觀公正的向我們提供樣本資料。
2.1.2 建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道路貨物發生量的的統計指標報送體系。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了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報送道路貨物發生的體系,然而在報送的過程中,應進一步的完善企業道路貨物發生量統計數據的報送制度,這對于研究道路運輸量與工農業產值的關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其對于推算出整個區域的道路貨物運輸發送量的總量也是很有幫助的。
2.2 建立完善的道路運輸服務業的統計制度
所謂的道路運輸服務業就是指各類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總稱,如貨物的倉儲、托運、配載、交通物流、信息以及其他類型的經營活動,作為一個剛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其與運輸業的共同作業量指標就是運輸量了,因此要想真正的做好運輸量的統計工作,并使其符合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也可從運輸服務業入手。現階段,我國道路貨物運輸服務業是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前景的,其可以為貨主安排最佳的貨物運輸渠道,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貨主的運輸效益,從道路貨物運輸服務業中,也可很好的研究該區域貨物運輸的種類以及運輸方式和貨物走向等指標,而只有建立完善的道路運輸服務業的統計制度,才可以保證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工作的準確性。在統計工作中,有以下三大指標:線路運輸量、地區發送量以及地區達到。(1)線路運輸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在某一個道路運輸通道內或是某一個等級公路中的各車輛所完成的貨物運輸量情況,這個指標能夠清楚的反映出這一運輸通道和這一公路的貨物流向的密度情況和所承擔運輸量大小情況,因此這也是我國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所迫切需要的數據,現有的統計調查制度是無法得到的,因此必須更新傳統的調查方法,完善現有的調查制度。(2)地區發送量就是指特定的時間范圍內特定的區域需通過道路交通運輸工具所承擔的貨物的運輸量,其主要分為發往外地區域的貨物量、發往外省的貨物量以及區域內的流轉貨物量。
2.3 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建立高素質的統計調查團隊
調查方案的設計是否科學以及調查程序是否嚴謹對于調查能否取得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調查組織者和調查人員對調查問題的理解程度以及調查的經費能否順利發放對于調查能否成功更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的。因此,要想保證統計調查工作的順利實施,在保證了調查經費投入的基礎上,我們應做好對調查人員業務方法和理論方面的培訓工作,同時還要建立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的統計調查團隊。對所有的調查人員應進行統計調查知識以及道路貨物運輸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在統計調查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調查隊伍的優勢,在交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和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形成一支綜合素質較高并且專業素質極強的統計調查團隊。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體系的有效措施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道路貨物運輸量的統計調查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僅僅依靠某一個部門的某一種方法是根本無法完成的,因此在統計我國道路交通貨物運輸量的工作時,應充分的利用現有的國家統計網絡,適當的擴大現有的統計調查權限,全方位并且多渠道的進行貨物運輸量的統計工作,從而妥善的解決現階段統計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促進我國道路交通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鵬.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道路運輸量預測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2005.
[2]王亞芬.淺析道路貨物運輸量統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統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