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電氣設備的更新也是越來越快,電氣設備在質量和性能上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因此許多電氣設備在其使用年限內基本上都不需要進行維修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是套用過去的檢修管理辦法,則顯然不相符合。所以,當下的電氣設備狀態檢修就成為了越來越多人使用的檢修辦法,這也是一種發展趨勢。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是為了保證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工作,使之與精細化管理相配合,做好設備的檢修工作。
關鍵詞:直流系統;運行檢修;故障;精細化管理
1 狀態檢修的優點
狀態檢修其實是一種相對自由的檢修方式,通過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及參數的監控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潛在的故障,以此為檢修的依據來制定后續的檢修計劃,便于有針對性的檢修。定期檢修的依據是時間,是在固定的周期內對設備進行檢修,而狀態檢修則不相同,其依據不是時間而是設備狀態,這樣的檢修方式更加的科學合理。電氣設備的狀態檢修主要優勢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電氣設備的檢修不用固定化,檢修工作需要根據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測試的結果來判斷是否有檢修的必要,而且還可以根據需要檢修的部位來進行選擇,這樣的檢修就變得比較有針對性,不會盲目的做無用功。其二,避免了不必要的檢修工作,只有需要檢修的時候才進行檢修工作,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節約開支。其三,提升了電氣設備的安全性能,讓檢修工作可以有的放矢,高效、安全。
2 設備狀態檢修的總體思路
2.1 設備故障模式的確定以及存在的影響
對于電氣設備的故障類型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兩個方面。功能性故障對設備來說危害較大,也影響生產安全,所以就需要在設備狀態檢修時,注意避免設備的故障出現,確保電氣設備的穩定安全運行,不讓設備因為故障而產生嚴重的安全危險。所以,電器設備的故障類型判斷會對電氣設備的狀態檢修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2.2 設備維修方式的選擇
電氣設備的維修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事后、隱患、定期與狀態。狀態維修時根據當前設備的運行狀態,加上后期的分析來確定檢修計劃的一種維修方式。這種檢修方式需要捕獲設備的運行數據,有哪次具有針對性。維修方式可以單一使用這里面的一種或幾種,視情況而定,但是如果設備比較復雜則無法同時使用多種檢修方式,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設備性能以及當時的情況來進行選擇。從目前情況來看,故障樹判斷、模糊綜合評判以及專家評判等幾種模型是較為常用的。此外,在輔助判斷方面,還可以使用計算機系統。
2.3 確定電氣設備狀態維修的周期
首先應該是要確定是否存在潛在故障,當潛在故障確定之后才開始后續的檢修過程,必須要保證設備的故障不會發生,在發生前就被檢修完畢,以此來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性,這是狀態檢修的核心思想。
檢測周期很難再短時間內完成,時間充足才能夠去發現潛在的危險,因此為了能夠及時的發現潛在故障,就需要把檢測周期進行壓縮,這樣才能保證故障可以被及時發現,然后進行處理,保證電氣設備的安全。故障檢測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內容,不能夠單一化和片面化,檢測手段應該要多樣化,多種方式互相配合來完成,這樣就可以盡量的考慮周全。
3 電氣設備狀態——電氣設備接地的相關情況
電氣設備的某個部分與大地之間作良好的電氣聯接稱為接地。與大地土壤直接接觸的金屬導體或金屬導體組稱為接地體:聯接電氣設備應接地部分與接地體的金屬導體稱為接地線;接地體和接地線統稱為接地裝置。
通過電氣設備接地處理,能夠對電氣設備以及人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電氣設備都需要按照要求進行接地處理。
3.1 接地的分類
3.1.1 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和接地裝置之間采用級聯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的起到保護人的安全作用,不至于導致人體觸電的情況發生。加入裝置外殼已經帶點,且人體也已經接觸到了,但是由于接地的電阻比起人體電阻要小得多,這樣就將大部分的電流分流到大地,人體接收到的電流就會非常小,對人體的危害就不會太大。
3.1.2 為了保證電氣設備在正常和事故情況下可靠的工作而進行的接地稱為工作接地,如中性點直接接地和間接接地以及零線的重復接地、防雷接地等都是工作接地。
3.2 接地電阻
3.2.1 電氣設備和接地線的接觸電阻。
3.2.2 接地線本身的電阻。
3.2.3 接地體本身的電阻。
3.2.4 接地體和大地的接觸電阻。
3.2.5 大地的電阻。
3.3 裝設接地裝置的要求
3.3.1 接地線一般用40mm×4mm的鍍鋅扁鋼。
3.3.2 接地體用鍍鋅鋼管或角鋼。鋼管直徑為50mm,管壁厚不小于3.5mm,長度2~3m。角鋼以50mm×50mm×5mm為宜。
3.3.3 接地體的頂端距地面0.5~0.8m,以避開凍土層,鋼管或角鋼的根數視接地體周圍的土壤電阻率而定,一般不少于兩根,每根的間距為3~5m。
3.3.4 接地體距建筑物的距離在1.5m以上,與獨立的避雷針接地體的距離大于3m。
3.3.5 接地線與接地體的聯接應使用搭接焊。
3.4 降低土壤電阻率的方法
在接地裝置安裝前應了解接地體周圍土壤的電阻率,如過高則采取必要措施,確保接地電阻值合格。
3.4.1 改變接地體周圍的土壤結構。在接地體周圍的土壤2~3m范圍內,摻入不容于水的、有良好吸水性的物質,如木炭、焦碳煤渣或礦渣等,該法可使土壤電阻率降低到原來的15~110。
3.4.2 用食鹽、木炭降低土壤電阻率。用食鹽、木炭分層夯實。木炭和細摻勻為一層,約10~15cm厚,再鋪2~3cm的食鹽,共5~8層。鋪好后打入接地體。此法可使電阻率降至原來的13~15。但食鹽日久會隨流水流失,一般超過兩年就要補充一次。
3.4.3 用長效化學降阻劑。用長效化學降阻劑方法可使土壤電阻率降至原來的40%。電氣設備的接地電阻應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雨水較少時各測試一次,確保接地合格。一般采用專門儀表測試,也可采用電流表-電壓表法測試。
(1)做好檢修計劃,壓縮費用。檢修應該要是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不能盲目,檢修需要有合理的評判依據,對設備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后制定檢修計劃,這樣可以保證檢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檢修工作雖然重要但是不能出現過檢修以及欠檢修的情況,兩者對于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檢修工作需要通過計劃安排來達到節約成本的作用。
(2)立足三個基礎模型。在檢修控制的精益優化中,建立實施優化設備檢修的組織職能模型、設備分級模型、設備項目檢修選擇模型,立足這三個基礎模型,通過狀態監測及綜合分析,為項目檢修制定合理周期提供依據,對重要設備實現根據狀態診斷進行檢修,對不重要的設備采用故障檢修。
檢修不能夠是低水平的檢修,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不能對檢修質量有所保證,檢修信息平臺可以有效的提高檢修效率,提升檢修水平,因此非常值得推廣。通過檢修平臺能夠更加直接的掌握檢修材料庫存情況,對于這些材料的囤積和補充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然材料過分的堆積,也不至于要使用的時候材料缺乏。
(3)實施統一的設備檢修管理模式。公司對于一些大中修、重大事故和突發事故進行安排調度檢修,其他的日產檢修則應該交給各區域部門獨立負責,提高檢修效率。
4 結束語
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是為了讓企業的生產安全更加的穩定,并且節約了檢修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開支,能夠系統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檢修工作,比較符合現代設備的需要,繞過了一些不必要的檢修過程和工作,節約了時間,而精細化管理則是對檢修工作進行了一些系統的管理和調度,讓檢修工作更加高效,也一定程度的節約了企業成本,因此這兩點都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