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大體積的混凝土來講,它的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其規模較寬,而且它的最小的面積是在一米左右。其表面的系數不大,水化熱的擴散很綜合,內部的氣溫上升的很快。當其溫差非常高的時候,會出現縫隙現象,干擾到構造的穩定性等特點。因此要從根基上論述,以此來確保建設的品質優秀。文章以合閘改建項目為前提,論述了大體積混凝土的建設措施等內容。
關鍵詞:工程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
1 關于縫隙問題
發生縫隙的種類,可以分成三個類型,分別是整體存在的,深層次的以及表層化的。對于那些整體存在的縫隙,其是從表層一致深入到里面。其干擾到構造,使得它不具有穩定性,很顯然意義非常差。通常表層的縫隙不是很嚴重。不過并非是一旦發生了縫隙現象,構造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干擾。針對那些地下的或者是半地下的項目來說,其縫隙關鍵是干擾它的防水特點。通常來說,縫隙的寬度在零點二毫米的時候,雖說早些時候會存在滲水問題,不過經由一段時期之后,縫隙就會自行修復。但是假如超過了上述的數值的話,漏水現象就會隨著縫隙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建設的時候要避免那些較大的縫隙出現。假如存在了此類縫隙的話,會干擾到構造的使用性,因此要開展灌漿處理活動。
對于建設時期導致的分析,通常是因為材料自身的問題而引發的:由于內外溫差而產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結構的外部約束和混凝土各質點間的約束,阻止混凝土收縮變形,混凝土抗壓強度較大,但受拉力卻很小,所以溫度應力一旦超過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強度時,即會出現裂縫。
2 掌控好建設品質
2.1 基坑土方開挖
在地基處理試驗合格達到設計要求后開挖底板基槽,人工鑿除水泥深攪樁和沉管灌注樁樁頭,土方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嚴禁超挖、欠挖。樁頭進行彈性處理,確保底板底部受力均勻。
2.2 施工降水
為保證底板施工過程中處于無水狀態,在無砂混凝土管井降水的同時另在底板防滲墻內增加3m輕型井點降水,加快深攪樁硬化,從而保證底板土層承載力一致,沉降均勻,輕型井點拆除后對井孔進行封閉技術處理,然后進行C20混凝土封底、鋼筋、預埋件、模板安裝。
2.3 泵送混凝土配制
2.3.1 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在滿足設計強度和混凝土可泵性良好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熱水泥;降低混凝土澆灌入模溫度;選擇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一定量的外加劑、混合材料;施工時底板混凝土摻加20%以下的塊石吸熱;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來降低水泥用量。
(1)掌控好原料的品質
水泥采用經復試合格的礦渣硅酸鹽水泥32.5級,水泥提前一星期入庫貯存,貯存時采取措施防止水泥受潮結塊失效。
粗骨料采用5~31.5mm的碎石,碎石針片狀含量小于10%,含泥量小于1%,無泥團,密度大于2.55t/m3,超徑小于5%。
細骨料采用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砂大于15%,含泥量小于3%,無泥團,密度大于2.50t/m3。
外加劑經試驗比較選用高效減水劑,其摻入量為水泥用量的0.5%,經試驗達到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等要求。
混合料細度為7.8~8.0,燒失量3.9~4.2,SO3≤1.3,需水量比為89;考慮礦渣水泥保水性差,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為10%。
底板面層40cm混凝土內摻加防滲纖維,每立方米混凝土內摻入量為0.6kg來增加底板抗裂性能。底板混凝土內選用洗凈的30~40cm湖州塊石,均勻拋投。
(2)混凝土配合比確定
混凝土配合比試驗通過理論計算、試配和調整,出具的試驗配料單為水泥:水:砂:石:減水劑:摻合料=290:185:720:1175:1.5:29,坍落度為120~140mm,滿足“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宜為0.4~0.6,砂率宜為38%~4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的規范要求。
2.4 關于拌合和輸送
2.4.1 關于拌合活動
結合場地提供的建設內容積極地開展配料工作,對于設備的拌合時間,其次序是先放入碎石物質,然后添加減水材料,最終放入砂和水等,其拌合用時要大于兩分鐘。當其出料的時候,要掌控好坍落度和氣溫等,明確其品質,防止生料運輸,要保證澆筑的品質優秀。
2.4.2 關于材料的運輸
因為底板材料的倉面非常寬,使用的混凝土比較多,采用HBT-50型混凝土輸送泵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裝時不得直接支撐在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上,間隔一定的區域,要使用鋼管來緊固,而且對于其緊固的區域不應該存在滲漏等問題,要防止泵管發生歪曲等現象,進而確保出料流暢。
在澆筑之前的時候,要使用干凈的水將其濕潤。進而合理的拌制泥漿。
在澆筑的時候,要在場地之中設置充足的工作者來開展指揮活動。在場地之中使用設備來掌控其速率等。保證澆筑活動開展順暢。而且要設置專門的工作者來明確材料的入倉氣溫和坍落度等。
2.4.3 關于平倉以及后續的振搗等活動
在澆筑之前的時候,要確保其中不存在污物,而且模板等要合乎規定,所有的準備活動開展好以后,進行品質的自檢工作。當場地的監理人員測試之后才可以澆筑。
底板澆筑前倉面平均劃分施工區域,混凝土澆筑自西向東、由遠而近。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順序、方向分層進行,上下層之間的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開始布料,兩管同時進行,采取“斜面分層”法施工。振搗混凝土應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在底層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臺泵進行面層防滲抗裂混凝土施工。
當灌注之后積極的開展振搗活動,此時要確保和材料的表層是豎直的,而且要按照快速插緩慢拔的模式,要保證插點是均勻的,而且要依次的移動,要保證順序有效,不應該出現遺漏現象,確保振搗活動順暢。一般當其表層不存在氣泡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
對于其表層使用平板模式來開展振搗活動,建設的時候要按照次序來開展,移動間距應使平板能覆蓋已振實混凝土的邊緣5cm左右,避免漏漿問題出現。
這種設備在振搗的時候,如果其不再下沉而且出現泛漿現象的話就可以停止了。在澆筑的時候,要即刻的檢測鋼筋等的穩定狀態,假如存在滲漏和變形等問題的話,要積極地分析。如果其表層出現了滲水現象的話,要使用海綿來處理。要將表層的灰漿等去除,開展二次的處理,避免縫隙問題出現。
對混凝土撐柱、止水、施工過程中拋置的塊石等周圍和預埋件下面加強振搗,而且開展復振活動,提升材料的密實性特征,降低縫隙,提升材料的強度。對留置拋石洞口的面層鋼筋重新綁扎到位,嚴禁遺漏。
2.5 關于養護活動
當開展閘底板建設的時候,一般是在四月份的開始時期,溫度的變化不是很顯著,對于澆筑來講很便利。為確保其溫差小,一般是當其澆筑之后的半天時間中就對其遮蓋養護,避免其因為溫差太大而導致縫隙現象。當所有的面層完成凝結之后,要開展養護工作,確保其表層一致處在以中國濕潤的狀態中,而且養護的用時是十二天左右。而且要將拆模的時間延后一些。經由場地的測溫活動,掌控材料的溫度。確保其溫度和濕度等合理,防止縫隙現象發生。而且對下沉點積極地掌控。
當開展該項建設活動的時候,要了解其基礎要素,而且要結合具體的狀態使用合理的方法,這樣會保證建設品質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