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我國的道路事業來說,在建設的時候,常會發生一些不利現象,特別是高速路的建設活動。其出現的一些問題會使得養護的次數變多,而且資金也增多了。文章分析了瀝青路面常見的不利現象以及具體的緣由要素和應對方法等。
關鍵詞: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病害維修
1 關于路面問題的維護措施
對于瀝青路面發生的一些不利現象,要切實的結合其問題的類型和緣由等的差異,使用不一樣的養護措施。關鍵的措施有三點。接下來具體的闡述。
1.1 部分維護
這種措施一般是對于那些問題規模不是很大,而且不集中,在總的線路中,其比例不是很大,此時只有經由部分區域的設置,就能夠保證問題的區域能夠復原。目前的措施有以下的幾點。
1.1.1 關于縫隙的應對措施?,F在,一些新建的道路很少出現縫隙了,這種問題一般是出現在那些早期的項目之中,關鍵是氣溫導致的,以及基層的強度太小而導致的問題。因為這種道路對于面層的規定非常嚴苛,因此,在處理縫隙的時候就要切實的結合規定來開展。針對出現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小于五毫米的,要對其灌入適當的瀝青。對于那些尺寸大于上述數值的,要先使用設備將槽打開,用細粒式瀝青混合料填充、搗實。假如縫隙非常多的話,宜采用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對于那些因為基層的強度太低而導致的縫隙,要先把材料的表層處理之后,才可以鋪筑。
1.1.2 關于車印的應對措施。當其發生車印問題的話,要認真的分析其成因具體的是何種。假如是因為表層太厲害的磨損而導致的問題,此時要使用設備將表層處理趕緊,之后才可以開展鋪筑工作。我們省的此類道路的這種問題關鍵是因為面層的強度太小或者是材料的級配不合理而導致的。假如強度太小的話,就要將面層去除,然后再次的設置基層,進而開展面層處的鋪筑活動。假如是因為材料的配比而導致的,就要將那些不恰當的地區去除,然后使用那些優秀的材料。
1.1.3 對于凍脹以及翻漿問題的處理。對于那些早些時候建設的道路,其經常性的會出現這種問題。對于凍脹來說,它通常出現在路塹區域之中,而路基底下的水是不能夠有效釋放的。對于此類區域,在在路基的下方要步驟水平的豎直的盲溝,或是布置集水井,進而進行路面的建設活動。假如出現了翻漿問題的話,就要把過去的路面都挖掉,再次的設置。
1.1.4 橋面鋪裝損壞的維修。當橋面出現大面積損壞的情況,要分兩種情況處理。一種是只是瀝青面層損壞,面層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這種情況,應將瀝青面層銑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噴灑乳化瀝青,再鋪筑瀝青混凝土。如果瀝青面層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現破壞,則要先處理水泥混凝土,損害面積小就進行局部處理,損壞面積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鋪裝,一般情況下,將原水泥混凝土鋪裝全部鑿除至梁頂面,再鋪設鋼筋網,重新澆注水泥混凝土,灑布乳化瀝青粘層油,最后鋪筑瀝青面層。
1.2 罩面
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為了消除破損、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復抗滑性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層AK-13A或AK-16A型,近幾年,隨著SMA路面結構技術的日臻成熟,SMA是最為理想的面層結構,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5cm,一般不得小于4cm。
2 關于路面的維護建設措施
當需要維修的路面確定維修方案后,即進入方案實施階段。其具體步驟:
2.1 根據維修設計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2.1.1 復核維修路段內的病害情況,測量路面的標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數據。
2.1.2 對施工中所需的各種材料進行調查試驗和技術指標檢測,選擇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
2.1.3 對施工所需要的各種機械、工具進行全面的維修檢查,使其性能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機械數量必須充足,重要的機械要有備用設備。
2.2 關于銑刨工作
2.2.1 積極地開展放樣工作。結合道路的存在的問題和設計的高度等來明確該項活動的深度等,而且要做好標注工,這樣能夠確保處理之后的平整性優秀。
2.2.2 對于處理得到的廢棄物,要放到合理的地方。
2.3 關于基層的建設工作
2.3.1 需要重做基層的路段,在鋪筑新建部分路面墊層前,應將路槽用12~15t的三輪壓路機或使用等效的壓路機械碾壓3~4遍。如發現表層過干、表層松散應適量灑水,如表層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取翻開晾曬或摻石灰(或水泥)等措施進行處理。
2.3.2 在進行半剛性基層施工時,路面基層和底基層應采用“寶馬”拌和機進行拌和,嚴禁在拌和層底部留有素土夾層。拌和時配料要準確、均勻,顆粒級配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溫度應在5℃以上,混合料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碾壓應該在混合料處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壓路機要使用12t以上的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完成后,應采用灑水車經常灑水進行養生,養生時間應在7天以上,整個養生期間必須始終保持基層或底基層表面潮濕。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
2.4 關于封層以及黏層的建設活動
當開展好半剛性的基層活動之后,就需要進行封層的瀝青處理工作。在進行澆灑活動之前的時候,要將表層打掃好,對于那些路緣石等的構造要積極地護理,這樣可以避免污染問題發生。封層瀝青灑布后應不致流淌,滲透入基層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一般不能在狂風以及下雨的時候開展建設工作,當溫度不超過10℃時,禁止開展封層的建設活動。對于黏層來講,當進行黏層油的處理之前的時候,要將表層的臟東西打掃好,如果存在黏結土的時候,要用水認真的清理,當其表層變干之后才可以開展。黏層瀝青應均勻灑布,澆灑黏層瀝青后,禁止通行。
3 結論
結合上文中講述的內容,我們明確了問題的成因和應對措施,進而進行如下的一些總結:
3.1 對于那些較早期建設的道路出現的問題,其一般是由于強度太低而導致的問題,其構造處的問題表現的非常厲害。一般是基層的設計尺寸太低,進而出現了彎拉問題,此時就會導致下沉現象發生。對于此類結構問題,要對整個的基層進行處理。
3.2 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我們得知,其大多是因為水而導致的,因此,在開展設計工作的時候,要認真的做好排水設計工作。
3.3 一般來講,瀝青與集料的黏附性和抗剝落性能,是導致問題水影響的關鍵緣由。對于那些不具有優秀的粘附能力的材料,一般可以使用較小比例的石灰水來對其浸泡處理,此時就能夠獲取優秀的意義。
3.4 瀝青路面的表面層建議采用AK-A型抗滑表層或SMA結構,這樣就能提升使用時間。中面層瀝青混凝土在I型密實級配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增加碎石和礦粉含量,提高抗變形能力和密實度。底面層選擇密實式瀝青混凝土,這樣能夠提升其抗疲勞的水平。
4 結束語
根據瀝青路面的綜合評價指標PQI,是無法有效地體現出高速路面對的所有的問題的,其僅僅的是參考性的內容,問題的問題不一樣,使用的應對措施也就不一樣。所以在明確養護方法的時候要確保有針對性。假如是小區域的問題的話,就要結合養護工藝規定的措施來處理。假如是較大區域的,在小修的區域之中無法獲取意義的話,就要結合具體的狀態,使用優秀的維護措施。
參考文獻
[l]JTJ073-96.公路養護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JTJ073.2-2001.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JTG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