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產業是新興的、現實和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的產業,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雖然北京旅游產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但其發展潛力還遠未得到充分釋放
旅游產業是新興的、現實和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的產業,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2011年旅游業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達9.1%(同期汽車制造業為8.5%,金融為11%),旅游就業2.58億人,占全球就業總數的8.3%。
縱觀全國及北京,短短二三十年,就完成了其他發達國家在旅游市場上經歷的近百年路程,全面進入“旅游時代”,旅游從事業轉變發展為產業,進而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2012年北京市共接待旅游者23134.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26.6億元;旅游業增加值1336.2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7.5%,新增增加值對當年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10%;旅游餐飲和購物消費額1880.9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為24.4%;旅游特征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8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為10.5%。旅游產業在北京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雖然北京旅游產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但其發展潛力還遠未得到充分釋放,旅游產業發展的空間巨大,大有可為。
旅游業仍屬朝陽產業
旅游是一種生活消費達到一定高度之后的“精神型”消費。在發達國家,旅游已經成為大眾的基本生活方式,而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富裕程度的提高,旅游也漸成時尚。盡管受到持續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旅游業還是保持了相對較好的發展態勢。根據最新一期《UNTWO世界級旅游晴雨表》,國際旅游收入在2012年創下新的記錄,全世界估計共達10750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中美國增長11%,歐洲增長2%,均高于本地區經濟增長率(2012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左右,歐盟11國經濟增長率為0.9%)。除美國外,一些較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如法國、德國、英國、韓國等均取得了顯著的增長,旅游產業在新興經濟體目的地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見表1)。
來京外國游客數量差距較大
2012年,北京接待外國游客500.9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51.5億美元。從國際比較來看,北京的外國游客數量和收入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據法國巴黎旅游與會展局公布的數字,2012年巴黎共接待游客290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810萬人次;根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公司公布的2012年全球最佳旅游城市報告,2012年搭飛機至倫敦的旅游人數為1690萬人次,國際旅游消費為211億美元。北京與上述世界城市暨著名國際旅游目的地相比,接待外國游客數量和收入存在較大差距,然而差距也意味著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北京由于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和蓬勃的城市發展活力,隨著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北京在全球旅游市場的地位有不斷提升的趨勢。
北京接待國內游客數量2012年已經達到2.26億次(其中國內其他省市來京旅游1.36億人次,本市居民在京旅游0.9億人次),數量龐大,還在呈不斷增長趨勢(見表2)。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300美元時,人們開始有國內旅游需求,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則會出現國內游、入境游與出境游競相繁榮的局面。目前,全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上,北京市人均GDP早已超過1萬美元,正是旅游需求持續釋放的階段。從旅游市場的表現來看,國內游市場持續升溫,出境游呈現爆炸式增長,市民休閑游漸成時尚。2012年全國國內出游人數同比增長12.1%,北京國內旅游人數同比增長8.4%,其中外省市來京旅游人數增長6.7%,本市居民在京游人數增長11.8%。北京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政治圣地”,獨特的城市地位加上強大的城市經濟活力、發達的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和越來越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不斷豐富完善的旅游產品,決定了北京對于外地游客的強大吸引力。雖然北京旅游管理部門已經開始從城市負荷和文物保護角度提出適度控制外省市游客特別是低端游客的數量,但是,北京是全國人民的首都,控制外來游客的手段有限,進京游客數量注定還要與全國旅游發展大勢保持一致,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較快增長。從本市居民在京旅游發展情況來看,近兩年增長速度很快。隨著北京開始邁入休閑享受型發展階段和私家車的不斷普及,未來北京居民在京休閑旅游將保持快于外地進京游增長速度,成為帶動北京國內游市場的主力軍。
國內外游客旅游消費偏低
北京旅游目前整體還處于觀光游為主的粗放型發展階段,旅游人均消費偏低,增長乏力。特別是入境游和市民休閑游,從2000年到2012年人均消費水平幾乎停滯在一個水平線上(見圖1),如果考慮物價上漲和匯率變化因素,則兩大市場游客實際人均消費水平還有所下降。入境游市場這個“富礦”還未得到充分有效挖掘,而人數規模接近1億人次,占國內旅游接待規模近4成的市民在京旅游消費群體,2012年僅僅產生了8.6%的國內旅游收入,這一市場旅游消費潛力亟待釋放。
多措并舉釋放旅游業潛力
目前北京旅游市場旅游產品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熱點產品仍集中在少數知名旅游景區,休閑度假產品供給與急劇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嚴重制約了休閑度假需求在京實現。旅游經營管理的規范性和精細度還不夠,旅游業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科技運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可喜的是,近年來北京市為加速旅游產業結構升級,謀劃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重大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以來處于建設進程的旅游產業重大項目有10余項,包括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即將投入運營的密云古北水鎮國際旅游綜合度假區、懷柔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以及處于項目前期的通州主題公園、延慶岔道古城、房山北京源·文化旅游景區、昌平北京奧萊歡樂城、平谷金海湖旅游度假區、門頭溝軍莊國際葡萄酒文化產業園、門頭溝潭柘寺國際養生度假小鎮等,還有多項將對旅游產業和區域發展起到巨大帶動作用的旅游產業重大項目正在籌備、審批過程中。同時,按照旅游服務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細化要求,在基礎設施、服務管理等方面接連推出重大舉措。北京旅游產業正處于快速升級過程中,大規模的旅游建設投資和旅游產品的不斷改善將帶動產業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北京旅游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增長潛力巨大。今后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一是進一步建立大旅游觀念,從城市規劃、土地政策、旅游資源管理體制等方面加強創新,綜合助推旅游發展,為進一步釋放旅游發展潛力創造條件;二是加快推動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強化旅游功能區建設,加強旅游與文化、旅游與科技的融合,完善提升旅游產業鏈條,促進旅游消費的提高;三是加強旅游管理,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為發展旅游提供良好市場環境。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發展經濟研究部、投資北京投資顧問有限公司)